
- 四月大女嬰困四日獲救 生命奇蹟
- 祖母擁三歲男孫同死
- 返港記者爆核污染恐慌
- 學者:更大核災難機會微
- 官員不怕輻射 只憂災民捱餓
- 加強核教育可釋疑慮
- 福島核電站再爆炸11傷
- 劫後誕兩嬰 災區新希望
- 跑得快全家逃過大難 跑得慢被浪吞噬
- 夾校巴內警救不出 夫婦撫屍慰亡女
- 震裂煤氣管爆炸 百貨公司13死傷
- 印尼幸存者睇直播 勾起海嘯慘痛回憶
- 上班日停電 東京大亂
- 上班石原天譴喻天災惹怒國民
- 昂山淑姬向死難者表哀悼
- 兩岸救援隊災區搜索
- 福布斯:中國援日凸顯強國
- 溫州百生失聯絡台11生音杳
- 全城掀日本奶粉搶購潮
- 網上狂掃40罐免BB斷糧
- 日本車存貨足 暫維持原價
- 震毀海底纜 拖慢電盈上網
- 逾四千報團市民逼止步
- 國泰乘客買貴機票可退差價
- 25港人失蹤 2人料在仙台
- 港女機場過夜博換機票早走
- 嫁日男港主婦寫網誌報平安
- 全球地震異象各地自危
- Hello Kitty之母闢謠
- 馬國報章漫畫玩過火捱轟
- 《入樽》作者iPad畫勉災民
- 政情:搞搞政:日本震災陳智思撥備賠保
- 政情:馬時亨太太為日本禱告
硬着頭皮上班 口罩擋輻射
【綜合外電報道】福島第一核電站連環爆炸,雖然官員極力安撫民眾,強調微量核輻射洩漏不會影響人體健康,但恐慌情緒已蔓延全國。昨日是災後第一個工作天,上班族硬着頭皮出門,口罩成了抵擋輻射的唯一裝備。他們轉發短訊,提醒朋友出門一定要戴口罩,更稱有內部人士指政府隱瞞實情怕釀恐慌。
外國人紛逃離東京
日本氣象局表示,日本東北部海岸昨午至傍晚持續吹南風,更令南部各地民眾擔憂。《紐約時報》引述一批專家稱,根據目前的風向,輻射較大機會吹至日本各大城市,而非「飄洋過海」。居於東京的外國人忍受不了活在核輻射的陰霾下,紛紛舉家逃亡到香港等地暫避。歐盟駐東京代表團團長胡貝爾(Stefan Huber)指,多間德國汽車公司的員工,以至法律機構職員等已攜同家眷離開東京,形容這是「名副其實的大逃亡」。
核電站接連爆炸,但當局仍極力安撫民情。原子能安全保安院(NISA)表示,洩漏的輻射少於達到危害健康分量的百分之二,目前仍安全;特命擔當大臣玄葉光一郎更稱「絕不可能出現切爾諾貝爾式的災難」。但國際社會對日本政府的信心成疑,法國工業部長貝松(Eric Besson)昨警告福島核電站反應堆有機會熔化,擔心釀成核災難。他說:「由洩漏輻射那天起,這已是嚴重的核事故。雖然未到災難程度,但我們絕對不排除這種可能。」英國核專家拉奇(John Large)也指反應堆含有核元素鈈(plutonium),擔心更嚴重的核災難還在後面,警告菅直人政府要有「遇上最惡劣環境的心理準備」。
福島人或永別家鄉
法國大使館前日要求所有國民撤出東京,稱未來三天發生七級以上餘震的機會達七成,隨時令福島核電站受更大破壞。早前已派兩名專家赴日的美國,亦非常關注核電站處境。《華盛頓郵報》指,核電站周圍地區更可能數十年不宜居住,福島縣居民可能永遠回不了家鄉。若反應堆爐芯完全熔化,大量輻射會令整個壓力容器燃燒,整座廠房結構外露,有毒的放射性粒子就會隨風雨飄散。
民眾憂日本核洩漏危機會隨風吹至中國,上海當局指暫未發現核輻射水平異常。上海已加強監測核幅射的頻率,四個監測站由每周、每季採集數據一次,改為每五分鐘更新數據。北京衞生部門亦派出約三十人的國家級醫療隊隨時準備赴日,包括三名核輻射防護人員。


自衞隊隊員乘車抵達仙台,準備協助救災。 (中新社圖片)

宮城縣東松島市疏散的災民,棲身於廟宇內。 (美聯社圖片)

福島縣田村市一個油站外出現等候入油的車龍。 (美聯社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