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月大女嬰困四日獲救 生命奇蹟
- 祖母擁三歲男孫同死
- 返港記者爆核污染恐慌
- 學者:更大核災難機會微
- 官員不怕輻射 只憂災民捱餓
- 福島核電站再爆炸11傷
- 硬着頭皮上班 口罩擋輻射
- 劫後誕兩嬰 災區新希望
- 跑得快全家逃過大難 跑得慢被浪吞噬
- 夾校巴內警救不出 夫婦撫屍慰亡女
- 震裂煤氣管爆炸 百貨公司13死傷
- 印尼幸存者睇直播 勾起海嘯慘痛回憶
- 上班日停電 東京大亂
- 上班石原天譴喻天災惹怒國民
- 昂山淑姬向死難者表哀悼
- 兩岸救援隊災區搜索
- 福布斯:中國援日凸顯強國
- 溫州百生失聯絡台11生音杳
- 全城掀日本奶粉搶購潮
- 網上狂掃40罐免BB斷糧
- 日本車存貨足 暫維持原價
- 震毀海底纜 拖慢電盈上網
- 逾四千報團市民逼止步
- 國泰乘客買貴機票可退差價
- 25港人失蹤 2人料在仙台
- 港女機場過夜博換機票早走
- 嫁日男港主婦寫網誌報平安
- 全球地震異象各地自危
- Hello Kitty之母闢謠
- 馬國報章漫畫玩過火捱轟
- 《入樽》作者iPad畫勉災民
- 政情:搞搞政:日本震災陳智思撥備賠保
- 政情:馬時亨太太為日本禱告
加強核教育可釋疑慮
【本報訊】日本爆核災難的危機未除,有熟識輻射保護的香港學者表示,香港與日本距離遙遠,福島核電站的核輻射洩漏量暫時亦不多,港人毋須太擔心。他指出,若民眾在輻射塵下暴露,必須盡快接受除污,否則沾在衣服或皮膚上的放射性物質或會傳予他人。該學者又認為,當局應該藉此契機加強核輻射教育,釋除公眾疑慮。
疑中招應速往公院檢查
核輻射可造成嚴重的生物效應,其造成的損傷亦有潛伏期,如作悶、嘔吐、極度疲倦和脫髮等急性效應可以在幾小時到幾日內出現,遠期效應可在數年以後才出現。加上輻射無色無味難以覺察,容易令人恐慌。
香港大學物理學系副教授梁幹莊表示,放射性物質基本上不會如病毒般人傳人,若有人直接暴露在輻射下,能量會穿過並留在軀體內。不過放射性物質可化成煙羽隨風擴散,沾上輻射煙羽的人士必須盡快除污,以免他人沾上。若由日本回港人士懷疑自己「中招」,應即往公立醫院接受輻射檢查。
梁幹莊續稱,福島核電站爆炸後氣流及塵埃沒有直衝上大氣層,輻射量亦不高,而塵埃很快落地或飄散,他較擔心的是放射性物質落地或落海後進入食物鏈,再傳至本港。他又認為今次事件後港人對核電反感度會有所上升,港府應盡快加強教育釋除公眾疑慮。
香港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陳積祥強調,天文台一直都有每日二十四小時監察本港的輻射水平,而截至昨日止本港輻射水平維持正常。
另外,天文台預測日本未來一星期都會吹偏西風,陳積祥強調,由於本港位於日本的西南方,而風勢則由西方吹向東方,意味核電廠洩漏的放射性物質只會離本港愈來愈遠,故相信本港未來一星期都不會受日本核洩漏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