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知健:糖尿手激增每月一宗

  • 【本報訊】糖尿病人若不好好控制病情及適當護理,隨時出現糖尿足、糖尿手等併發症。瑪麗醫院過去五年接獲的糖尿手個案激增至每月一宗。港大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副教授葉永玉表示,糖尿手較罕見,與人口老化及病齡增加,令糖尿併發症激增有關。另一方面,該院急症室去年底接獲一名三十三歲男子因右腳板底「爛至穿窿」求診,始知自己患上糖尿病,因潰爛傷口有多種細菌感染,要截除部分腳趾保命,個案反映糖尿病年輕化問題加劇。

    瑪麗醫院過去五年(○六至一○年)接獲四十一宗糖尿手個案,由過往每一至兩年有一宗,增至去年每月一宗,併發宗數顯著上升,常見為指尖或指甲邊有傷口,如一般損傷或被魚鰭刺傷,引致細菌感染發炎,個別病人要做局部截肢手術,如切去第一節手指。糖尿手雖比糖尿足罕見,但近年增幅明顯,葉永玉估計,與人口老化及糖尿病人數上升有關,加上患者無適當護理傷口,糖尿手併發便相繼激增。

    減觸感神經敏感度

    葉續稱,糖尿病人會出現神經線病變,令觸感神經敏感度減低,包括對壓力、溫度無感覺,加上四肢易變形,增加肌肉或皮膚磨損的機會。一旦有傷口,如鞋子太窄或有異物,令腳底或腳背受損,更易受細菌感染,致組織潰爛。本港現時約七十萬名糖尿病人中,一成病人有糖尿足,年齡愈大風險愈大,其中六十五歲或以上患者,每四人有一人患此併發症。

    糖尿病人護理手部及腳部注意事項

    ‧使用護膚膏保持皮膚柔軟,避免因乾燥而損傷。

    ‧佩戴手套後,才接觸污水或鋒利物件。

    ‧穿着寬鬆襪子及舒適鞋子,不應赤腳行走。

    ‧不應穿着高跟鞋,防止腳底局部受壓。

    ‧每天檢查鞋子,以免被藏有的異物弄傷腳部。

    ‧每天檢查腳部有否水泡及割傷,並用鏡子輔助檢查腳底。

    ‧如發現腳部有雞眼、厚繭及潰瘍,應及時求診。

    ‧小心護理傷口,阻止細菌感染。

    ‧使用毛氈保暖,不應使用暖爐或暖水袋。

    資料來源:港大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副教授葉永玉

    Money18 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

    糖尿病人因神經線病變,腳部容易變形,要靠矯形腳架重新糾正腳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