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東西給兒子,我是不遺餘力的。買衣服如是(因為同時可以滿足自己的購物欲,詳情請參閱《笑婦心事》2014年12月10日的《鳩嗚欲之大滿足》),買書本也一樣。懶惰媽媽的歪理:如果自小已為他培養愛閱讀的習慣,他慣性自己拿書本來看,將來無論讀課內或是課外書,也不用媽媽拿着藤條在後面督促了,現在辛苦點,將來我又少一件工夫要做!
我不吝嗇買書給譚嬰兒的錢,覺得合適的,自己買少件衫都要買書給兒子(這很違反我未當媽媽前的作風!),甚麼為之「合適」呢?有父母會專挑孩子喜歡的卡通人物書來買,圖畫吸引固然重要,但書本的內容我認為更值得重視,故事輸出的價值觀,將會把你的孩子潛移默化,即使你覺得他現在看不懂,那顆豆芽可能已悄悄種在他們心中。
有次逛書店看到一本書,毫不猶豫買下了,一本叫《The Quiet Book》的書。不是一個完整故事,而是每頁告訴你一種「靜」的情況,例如「當第一個起床的人」那種靜、「人家在說秘密你很想聽」所以很靜、「玩捉迷藏」時屏息以待的靜、「在水底暢泳」時的靜、「最後一個在等家人接放學」的靜、「弟妹在睡覺」時所需要的靜,教曉小朋友「靜」的多樣性,很多情況也需要他們配合的「靜」。加上可愛的動物插畫,細讀這書,我相信是家長們跟孩子說多少句「靜啲」也做不出來的效果。
昔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