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磚國貧民窟孟買
1991年,還是大學生的我在印度遊蕩了近兩個月,當年的印度衞生條件落後惡劣, 我到達的第一個大城市加爾各答,周街牛屎和人尿,兼正值雨季,令人寸步難行,加上污穢的食物和食水令我天天拉肚子,離開時我發誓,不會再到這鬼地方!相隔20年,印度已經成為金磚四國之一,我完全忘記了當年所吃的苦,心思思又想去看看她變得怎麼樣,這次選擇去南印度,第一站是新興金融中心─孟買。
乘的士經過市中心一系列殖民地建築,包括Oval Maiden、Floral Fountain、高等法院、孟買大學等,一直到孟買半島最南邊的尖端,地理位置和九龍半島的尖沙咀一樣,諷刺的是在這黃金地段,豪華的泰姬陵總統酒店後面,世貿商場的一牆之隔,不是另一間酒店和商場,而是亞洲最大的貧民窟─Dharavi Slum。孟買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都市之一,1,600萬人口中,一半都住在貧民窟,Dharavi 面積約1.75平方公里,和澳門威尼斯人度假村差不多,但住了100萬人,是澳門總人口的一倍,可以想像是如何擁擠!
人情味濃
我一入村,就見到村口一大堆人聚集在公共水喉旁,用大水桶盛水,因為這裏沒有自來水,住戶每天的重要活動就是擔水,小朋友放學回家也要用大小不一的礦泉水樽裝水回家。幾個壯丁站在水喉槽中,幫老幼婦孺接水,守望相助,而且完全不用付水費。我觀察,擔水的以女性為主,因為太重,都將鮮艷的大水桶頂在頭上慢慢走,男丁反而在下棋和玩耍。
每家每戶沒有水,但都有電視,因為看電視是印度人每天最大的娛樂,幫貧民窟百萬居民裝天線的Cable Guy,已經發了達,但他仍然每天回來,為了提供免費的救護車服務給居民,還幫獨居老人義務維修房屋,他的故事已在國家地理頻道介紹過;人情味濃,也是很多人出去打工後仍回來住貧民窟的原因之一。
友善居民
我沒有參加所謂的「貧民窟旅行團」(收費US$10),因為想自己親身接觸這裏的居民,而且跟團不准拍照,反正這裏中門大開,自行進入十分容易。貧民窟也有規劃,主要街道有兩米多寬,遊客只要在主要街道上走,是不會迷路的。橫巷只有兩呎左右,1米不到,只能容一個人過,我擔心200磅以上的肥人,會「卡」在中間,而且細小的鐵皮屋一家貼一家,密不透風,有火災就很危險。這裏是一個完整的獨特城市,有1萬間小企業,髮型屋、士多、皮具廠、陶器廠等,一年有6億美元的收入,也不算太差,居民都十分友善,鄰居坐在街邊下棋,還叫我一齊玩。
沿途有很多小孩跟着我跑,我在士多買了些朱古力給他們,每個人都笑逐顏開,又爭相擺出甫士給我影相,毫不害羞,印度小孩都有超強的表演欲,大概跟這裏的Bollywood電影興旺有關吧!有個小朋友帶我到他家參觀,家徒四壁,但正中間仍然有一部電視,正播着歌舞片,他媽媽坐在地上把身體扭來扭去,看得起勁。
項明生
正職是朝九晚五的尖咀白領,專長於假期、周末偷走出辦公室,打開穿梭時空、深度旅遊、持續扶貧、文字創作的隨意門。曾出版《足足五千年》, 連續13日位居電子書榜冠軍,並為「小母牛」籌得50萬元善款。去年書展推出暢銷書《十天敢動假期:墨西哥、古巴》。
www.akiotour.com


負責擔水的女性,將大水桶頂在頭上慢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