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rian直言個人包裝對事業發展相當重要,所以不時會駕車返學及見客。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這句話,完全可形容只有二十三歲的「九十後」Brian(陳啟熙)的心聲 。原來他目前仍就讀大學四年級,未正式踏入社會就賺百萬,近期密密睇樓要做業主,到底是甚麼原因令一個二十歲出頭的小子,選擇在瘋狂樓市下決意置業,甘做「樓奴」?

Brian仍住學校宿舍,如今密密睇樓冀有自己的安樂窩。

康宏理財盧艷萍表示,90後買樓前須先考慮加息風險。

Brain預計買樓支出
年僅二十三歲就想靠自己買樓的Brian說:「我都二十幾歲,屋企照顧咗我咁耐,唔通仲要畀屋企人負擔!雖然話就話畀咗家用,但用嘅、食嘅、住嘅都係父母開支,所以想自力更生,減輕佢哋負擔。」
由大學一年級開始,他兼職做保險經紀。四年後的今日,已成為年薪逾百萬才俊。
Brian的父親為保險公司的高層,希望子承父業,卻沒有直接替兒子拉攏關係。「父親想我早啲獨立,所以起初完全無介紹任何客戶或者朋友畀我。一開始我做得好辛苦,只係靠約3萬的積蓄及政府學生貸款交學費、宿費及應付生活開支。」
賣保險加投資搵銀
初生之犢賣保險,從朋友方面入手,首年只簽到3張單。幸好,之後獲朋友支持,甚至介紹其父母買保險,客戶如藤蔓伸展,取得突破。他亦主動出席不同的公開活動,參加各大小組織,如成為香港中小企總商會青年委員。後期,父親眼見他對工作有熱誠及有點成就,才帶他出席商界名人的晚會,助他擴展生活圈子。
年儲50萬鍾情村屋
「一日大概3小時返學、9至12小時工作,餘下就做project或瞓覺。辛苦就一定辛苦,但我覺得後生都唔辛苦去搵錢,到老先辛苦就會太遲」。他表示,生活最大的開支是養車、買電子產品,因覺得個人「包裝」好重要,故一年總生活支出30萬元、每月家用1萬元,另全年儲蓄逾50萬元。
最近,Brian開始密密睇樓,希望年底前可以置業。「宜家啲物業,普遍每呎建築成本7,000元,成交呎價逾萬元,相比建築成本差距不大,所以樓價唔算貴,相信跌幅不會太大。」
他決定趁早上車,目標大埔區400至500萬元實用面積700呎村屋,預100萬作首期供款及裝修等開支,承做九成按揭,供三十年。「本身想睇市區400萬的單位,但實用面積只有300呎,加上家住大埔村屋,附近村屋實用呎價見近6,000元,較為划算。」
「隨通脹及客源增多,朋友買嘅保險保額亦會加大,相信三年後年薪可達200萬。即使今年上車,每月供款約1.6萬元,負擔不算大。置業其實係好開心嘅事。即使經濟發展不好,至少有個瓦遮頭,少咗擔憂。住屋是必需品,可以樓換樓,並不是樓奴!」Brian將繼續尋找理想單位,勢要靠個人努力,進身有樓階層。
入息不穩定 難借足9成
康宏理財助理聯席董事盧艷萍表示,90後急於上車是可理解,惟買樓前須先考慮加息風險,衡量將來的供款能力。
她表示,Brian計劃購買村屋及做九成按揭,惟村屋未必能做到九成。再者,Brian從事保險業,依靠佣金作收入,故入息浮動,銀行按揭或不能借足九成。
資產增值選擇多
另外,Brian用100萬元作為物業開支,只餘下逾20萬元積蓄,他應考慮是否能應付日後的資金需要。
盧艷萍又認為,年輕人不用急於一畢業就「上車」,除非買樓是個人夢想,為實現夢想難以用金錢衡量。
市場有不同投資產品,將來踏入加息周期,經濟轉好的話,股票、基金等投資產品有升值潛力,未必要靠買樓為資產增值。

租/售 | 租 售 | ![]() |
樓盤由squarefoot.com.hk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