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股票編號
租/售
 租    售
樓盤由property.hk提供

上交所質疑企業集資玩理財

  • 近年不少中資股投資內地理財產品,希望博取更多回報,但有關資金運用是否對股東有利,引起廣泛爭議。上海證券交易所日前發表去年上市公司委託理財及委託貸款情況分析報告,提到有公司發債95億元(人民幣.下同)後,以40億元自有資金買理財產品,有內地傳媒將矛頭指向同於內地及本港掛牌的安徽海螺(00914),質疑收益未能抵償債息。

    典型例子疑似海螺

    上交所報告指,去年委託理財產品的買賣金額按年大幅上升,關注有部分企業借助上市公司地位之便,利用公司債或短期融資券等方式獲取廉價資金,參與委託理財賺取利差的可能性。更提到「典型」例子,有公司於去年五月發行95億元公司債券,但同年六月即決定以40億元自有資金投資期限為一至兩年的理財產品,其債券融資的理由受到傳媒質疑。

    回報未能抵償債息

    報告未提及該公司名稱,內地《證券日報》已將矛頭指向安徽海螺,稱翻查公司通告,安徽海螺將去年40億元理財產品全部回收,獲得淨收益約1.54億元,報道計算出收益率約3.85%,指其明顯低於公司發債的利率,即產品回報未能抵償債息。據安徽海螺公告,有關債券五年期及七年期品種票面利率分別為5.08%及5.2%。

    安徽海螺執行董事章明靜接受本報查詢時,就上交所所指的「典型」例子是否安徽海螺,她表示:「(上交所)未問過我們,不好說!」但強調公司購買理財產品乃利用存款這些自有資金,跟發債無關。對於3.85%收益率低於債息的說法,她說,若以加權平均的年率計,投資理財產品的收益率約6%。

    搵樓18即睇最新樓價走勢、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