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財經論點


租/售 | ![]() |
租 售 | |
樓盤由property.hk提供 |
人幣破困局 終須靠開拓
本港人民幣存款連續四個月下降,同時本地銀行亦以高息積極吸納存款,一年期定存息率已升至兩厘多水平,較內地銀行做定存相差不足一厘,當此息差進一步收窄至半厘或更低,或誘使人民幣存款回流港元。然而,人民幣投資產品匱乏,港交所推行人民幣計價股票一籌莫展,需開創產品打開新局面。
當人民幣持續升值期間,最保守做定存已可「財息兼收」,穩穩當當跑贏通脹。不過,人民幣今年首四個月走勢顯示升值已非必然,資金追求更高回報是正常定律,結果存款亦日漸流走。人民幣留港無大作為,一手點心債甚少流落到散戶手上,以投資內地債券為主之「人民幣合格境外投資者」(RQFII)乏人問津,放在內地銀行做定存,現時至少可高息大半厘,略肯冒風險投資理財產品,更有五厘以上回報,形成「北上」趨勢。
綜觀以上投資渠道,即使不是定息產品,亦屬低風險穩定回報類別,香港首隻及至今唯一人民幣股票——匯賢產業,也是一隻房地產信託基金。基本上,人民幣產品已劃分為穩健投資類別,「雙幣單股」或「雙幣雙股」至今亦只聞樓梯響,市況已影響到新股上市的計劃,遑論「雙幣」上市模式會爭先嘗試?
買人民幣計價股票的誘因是幣值上升,既然升值似有若無,甚至一年期不交收合約預示會貶值,何需多此一舉買人民幣股票?推雙幣股票已錯過了最佳時機,既要人民幣升值預期又要市況轉好,手上有人民幣的投資者接受的風險意欲亦低,今年下半年能否有新股肯做開荒牛,仍充滿疑問。
儘管香港發展人民幣證券產品進展緩慢,但倫敦及新加坡爭取人民幣交易來勢洶洶,香港亦需做好準備面對競爭,因為金融市場風向標隨時驟變,裝備好自己才不致落於人後。踏出第一步通常最困難,做得好可讓後來者有步伐可依,但有差錯則會令有意者卻步,要成為「市場第一雙幣股」絕不簡單,對提升港交所之國際金融中心形象亦有利。
雙幣股票雖尚在摸索階段,但次批RQFII將可投資股市,藉此可發行實物A股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將成為人民幣股票產品的重要試金石,據悉中資基金公司均磨拳擦掌,反而證監會因技術問題複雜審批特別謹慎。由於實物ETF在條件方面比現時市面上的A股合成ETF具優勢,預期可打開新局面。
發展趨向成熟的是點心債市場,但因僧多粥少關係,絕大部分點心債認購僅局限於機構投資者,而且票面息率亦與內地企業債有明顯折讓。但當發行規模不斷擴大至供需平衡的階段,長遠而言對內地企業融資、本港離岸人民幣中心,以及大小投資者,將是「三贏」局面。人民幣升值減慢雖令存款流失,但從另一角度看,投資者或不再滿足於定息產品,市場可推出更多形式或組合的產品,以迎合不同的風險胃納,始終機會往往只給予有準備者,RQFII帶來的機遇,終究還須業界努力去開拓打拚,不容坐失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