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減息成風 中國要跟好難

較早前印度央行減息,是三年來首次,加上減息在通脹仍高背景下進行,有點「走鋼絲」的味道。隨其後,巴西大劈利率四分三厘,論背景與印度大同小異,意味着全球面對經濟放緩的威脅,在通脹可供喘息的空間,政策先抽身保經濟。印度與巴西同屬金磚國,曾是全球復原寄望的經濟動力,但與中國經濟的放緩陷同樣命途。印度與巴西減息的舉動,使投資市場注視中國,是否會跟風減息。

中國這邊今年吹着的微調風,開始提升風級,決策機構的言論、領導人的口風,似乎都在為政策進一步放鬆造勢。經濟一旦真切感受到緊縮的痛楚,數據與企業的反饋,顯示比閉門造車式綢繆「十二五」時,所預計的情況更糟糕。本來不載入「中央精神」之首的「保增長」,在實際執行中隨時成為頭等大事。全球在減息,跟風少了政策做錯的政治顧慮,即使如此,減息對於中國仍然是好難的選擇。

目前內地一年期存款利率與通脹接近,是久已未見的現象,使一段相當長時間的實質負利率,處於不覺間消失狀態,有望撫平積壓的民怨。如果實施減息,將重置於實質負利率狀態,撫平積怨的機會立即化為烏有;同時,減息如付諸行動,銀行存款一旦啟動用腳投反對票,勢必挫傷銀行的經營,這恰恰是央行所不願見的;何況,在通脹未行遠之下減息,的確不無「走鋼絲」之虞。基於上述情況,減息就是好難的選擇。

許多經濟專家看到其中煩難,多數估計中央放鬆緊縮,放水保經濟的取向,會以央行逆回購、調降存備率等操作,去收放水的效果。實際上,這麼做仍有讓人擔心之處,開喉放水對保增長不是對應的落藥,因為究竟內地經濟是缺錢還是缺門路?看過去一段時間,整體是「不差錢」的情況,反而是缺乏可投資的增長點。中小企困難是存在的,那不是單純的缺錢問題,而是內有調控緊縮、外有需求緊縮,引致持續經營困難才是主要的。

有數據顯示,截至二月底中國廣義貨幣供應(M2)存量高達十三點八萬億美元,為全球最高;而在去年全球新增的M2中,僅中國就佔了五成二。即使中國的「貨幣創造」是被動的,例如為穩定人民幣匯率對沖流入的美元,但貨幣存量始終是真實的,國際上甚至有說法:「中國央行已變身全球流動性主要提供者。」這個現實使人行放水時,並不能放手地去做。

中國提出過「定向寬鬆」的概念,就是要將信貸寬鬆指向小微企業,標誌着滿足小微企業的信貸是並不太大的量。如果堅持「定向寬鬆」原則,意味着決策者仍保持謹慎從事的態度。綜合上述現實可見,在中國經濟範疇內,政策寬鬆與保增長,並非簡單的有因就有果,或者為求有果而種因,至今政策還在兩難的怪圈中走不出來。投資市場有理由憧憬中國當局的政策利好,但不宜高估其放手的力度。

搵樓18即睇最新樓價走勢、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