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地少人多,土地及房屋短缺問題嚴重,如何善用土地資源成為一大課題,但政府卻先後被踢爆任由公務員宿舍及校舍空置多時。近日再有市民指大埔太和邨有樓層原為安老院,惟自二○○五年至今一直空置,質疑房署未有妥善運用資源。區議員批評房署墨守成規,浪費資源,促當局盡快改變上址用途,紓緩公屋供應不足。 記者詹海萍報道

大埔太和邨福和樓二樓全層曾為安老院,但已空置多年(紅框示)。

阿玲指有關樓層的出口被木板圍封,予人恐怖感覺。

公屋輪候冊人數屢創新高,根據房署網頁記錄,截至今年九月已接獲逾二十八萬宗申請,一般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逾三年半。不過,大埔居民阿玲(化名)卻指區內太和邨福和樓地下及二樓原為安老院,多年前遷離後,單位至今一直丟空,她不滿房署在公屋單位供不應求下,卻未有善用資源,「間老人院都冇咗好多年,但係一直都冇再有其他機構搬入,就咁丟空咗,依家好多人等緊上樓,如果冇人租點解唔考慮轉番做公屋?」

封出入口如死城

阿玲又指自安老院遷出後,有關樓層各個出口均上鎖,部分更被木板圍封,令樓層恍如死城,氣氛甚為陰森。而涉事樓層的升降機按鈕亦已毫無反應,「我如果唔係行樓梯都唔留意到呢層已經『吉』咗咁耐,但房署佢哋自己物業冇理由都唔知啩?」

房屋署發言人證實,太和邨雖屬「租者置其屋計劃」屋邨,但福和樓地下及二樓為該署的物業,早年曾出租予社福機構作「住宿及護理安老院」。該物業自○五年十月空置後,該署曾多次公開邀請非政府機構或團體租用,雖有機構或團體表示有興趣申請,但最終未能落實,故該署於一一年將地下單位分拆出租予兩個非政府機構作其他福利用途。

可安置逾20家庭

發言人續稱,現正積極研究將該單位改作其他用途,包括出租予社福機構,惟需取得有關部門批准及符合相關條例,同時亦正研究將單位改建作住宅用途的可行性。

「咁多年都租唔出就應該盡快轉番做公屋租畀人,雖然一層只有二十幾個單位,但係轉做公屋都起碼幫到二十幾個家庭!」大埔區議會環境、房屋及工程委員會委員任啟邦直斥房署墨守成規,變相浪費資源,將相關單位空置十年更屬不能接受。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