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知健:中大研語言發展 招三百嬰驗腦波
【本報訊】 幼童若語言發展遲緩,延誤治療的後果可大可小。現時聽力測試只反映幼童聽覺能力,即聽到或聽不到,中文大學大腦與認知研究所正展開追蹤研究,目標招募三百名初生嬰兒,由零歲至約五歲,每半年檢查腦電波,測試大腦對聲音的準確性,預測一歲或兩歲時的語言能力,以便及早介入治療。
參與研究者接駁測試腦電波的儀器,再聆聽廣東話、小提琴聲,研究員將腦電波轉化成聲音分析。
中大大腦與認知研究所所長黃俊文稱,幼童若有語言發展遲緩,愈早治療效果愈好,「語言是最基本的能力,無咗就學唔到中、英文,又學唔到數學,除影響學業成績,還會阻礙社交溝通」。外國研究顯示,有語言遲緩問題的兒童,若不及早治療,情況持續至青少年階段,自信心受打擊,影響日後就業,甚至下一代亦可能受牽連,形成惡性循環︰「語言治療雖有效,但茫茫人海,如何及早找到這批人?」
盼跟進至五歲
研究所與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合作,今年展開一項追蹤研究,招募三百名在威爾斯親王醫院出世的初生嬰兒,在出世後三日內接受首次檢查,接駁測試腦電波的儀器,播放廣東話、小提琴、大提琴等複雜聲音給初生嬰聽。然後將腦電波轉化成聲音,分析大腦對該種聲音的準確性,例如腦電波有否跟隨高音向上揚。黃俊文稱,計劃每半年為參加者檢查一次,期望跟進到三歲或五歲。長遠計劃安排家訪,了解家居環境對語言發展的影響。
為何聽力可反映語言發展呢?黃俊文解釋,當幼童聽覺不準確,會影響學習詞彙,繼而阻礙表達能力。研究目的是透過早期測試,預示幼童一歲或兩歲時的語言能力,以及早介入治療,改善溝通能力。目前已招募得十名健康的初生嬰。
黃俊文提醒,幼童一歲仍未說出第一個字;兩歲未能說出二十至五十個字及雙詞,可能語言發展較同齡幼童慢,家長需提高警覺,尋找語言治療師或兒科醫生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