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決策有個不易察覺的優勢,就是滯後優勢,即經濟下行發生比發達經濟體滯後,因而實行大規模寬鬆政策也是比人家滯後。效果比照,讓內地明白到一點:大規模的寬鬆政策產生的效果十分有限,譬如,即使重手量寬放水,美歐日的通脹率仍很難「達標」,經濟仍在通縮邊緣掙扎。這種狀況引起中國決策者警惕,思考更合理決策,就是滯後優勢。

大規模放水當然並非一無是處,至少投資市場中股市大旺,但對實體經濟利好十分有限。內地也嘗到了這樣的滋味,無論如何加大放水力度,都很難提振經濟面。儘管外界一邊唱經濟危情,一邊鼓吹實施降準減息的「雙降」,但決策層意識到過度寬鬆會造成泡沫風險,尤其較早前發生的A股股災,警醒決策者小心操作放水。

事實上,外界對中國的關注是跑偏走題的。從基本面觀察中國經濟,傾向作縱向比較,拿中國今天的經濟條件與過去的高增長比較,只會愈比較愈悲觀;若橫向比較,全球有多少個比中國經濟好的經濟體?另一比較是比較股市的榮辱,作為評價政策效用的着眼點。如果受此引導,政策只須大肆放水,但這即使是眼前活路,也是未來的一條死路,會死在金融政策失當造成的重大風險上。在全球經濟及金融似穩未穩關鍵時刻,中國一子行錯,可亂金融大局,謀定後動,保持政策定力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