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認不認還須認。港珠澳大橋工程多災多難,一波三折,最近又被踢爆工程延誤,一直秘而不宣的港府無奈認衰,但又藉口多多,賴三賴四,重施瞞得過就瞞、瞞不了就賴的故技,簡直醜態百出。

路政署前日深夜以「回應傳媒查詢」發出新聞稿,聲稱大橋香港口岸及接線工程面對物料供應不穩定、勞工短缺、航空限高、環保限制以及填海沉降表現較預期慢等諸多因素,初步估計香港段工程將延遲一年至後年年底完成。而就在同一天中午,運輸及房屋局副局長邱誠武還一口咬定工程不受填海沉降等問題影響。短短數小時就自打嘴巴,令人質疑港府有意隱瞞,只是因傳媒查詢,紙包不住火,當局這才不得不面對現實。

最可笑的是,邱誠武被下屬部門掌嘴,不是自我反省,而是狡辯多多,一時聲稱今年一月已表明年底通車有困難,認為公眾對延誤「心中有數」;一時又說原本打算下周二向立法會匯報最新工程進度。真所謂,巧言令色鮮矣仁,官員愈是狡辯,愈是自暴其醜。港府慣以唧牙膏方式回應醜聞,高鐵工程延誤就是典型例子,港府與港鐵曾互扯貓尾,合謀欺騙市民,難保今次不是故技重施。

誠然,港珠澳大橋作為全球最長的在建跨海大橋,存在困難及挑戰是可以預期的。問題是,香港段有不可測因素,珠海段及澳門段同樣不輕鬆,為甚麼珠海段進展順利,明年可以如期完工,澳門段亦一早有變通方案,可以確保如期通車,唯獨香港段一誤再誤呢?到底是技術問題還是監管問題呢?不怕不識貨,最怕貨比貨,三地政府施工效率及施政能力孰優孰劣,不言自明。

香港段一拖再拖,不僅累己,而且累人。最令人擔憂的是,當局估計大橋後年底完工,恐怕也是過度樂觀。有傳媒人引述大橋香港口岸物料供應商消息稱,人工島移位問題遠較港府公布嚴重,估計通車時間起碼得推遲五年至二○二一年。從港府過往工程監管的表現看,有關傳言顯然並非空穴來風。

大橋工程一延再延,造價水漲船高,最終成本沒有人能說得清。事實上,大橋因延誤問題已經超支,港府下周向立法會申請追加五十四億元撥款,勢必遭到拉布狙擊,可能進一步影響工程進度,形成惡性循環,埋單計數,恐怕又是天文數字,最終都是納稅人損失。基建無一不延誤,無一不超支,縱然金山銀山也會坐食山空。難怪立法會群情洶湧,建制派也不敢公開護航,力促港府交代延誤原因。

眾所周知,港珠澳大橋早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已經由商界人士提出,當時本港物流業處於巔峰期,大橋可收如虎添翼之效。三十多年過去,本港物流業領導地位一去不復返,等到大橋建好,恐怕已是明日黃花,帶動橋頭經濟更是無從談起。港珠澳大橋本為國家級重點工程,早前更被國際傳媒評為世界七大新奇迹,如今隨時淪為國際級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