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次區議會選舉,根據蔡子強的統計,泛民除了議席有進帳,整體得票亦有增長。泛民由上屆的八十八席,增加至今屆的一百零五席;選區的平均得票率方面,由上屆的百分之四十三點七,升至今屆的百分之四十七點一。至於民建聯,選區的平均得票率百分之五十二點三,與上屆的百分之五十二點七相若。雖然蔡的統計不盡準確,例如沒有指建制派的總體議席雖然輕微下跌(工聯會九龍東兩個區的進攻議席不但全軍盡墨,就連信誓旦旦必定會保下來的黃大仙池彩選區亦告陷落),全港總得票卻有顯著增長(工聯會九龍東兩個區除外),由去屆逾六十七萬票上升至逾七十八萬票,新增超過十萬票,但經過去年「佔中」這麼大的政治動員,建制原本盤算的「高開」期望,卻以「低收」告終。有人評論,究竟是用人不當,還是佔中未有徹底根治?各種說法,眾說紛紜。

然而,更值得關注的是,新民主同盟十六人參選十五人勝出(其中的落選者是高票落選),再加上八名「傘兵」、工黨三人勝出(同期工聯會失去兩席),反映這一批主張「本土」的政黨已獲得相當一部分選民受落,並且已成為香港政局一股不容輕視的政治力量。以他們的總席數、總得票數以及與之前一屆的數字比較,「本土政黨」確有擴大之勢,港版民進黨的興起基本可以獲得確認。

港版民進黨本身已有「殖(民地)根」,再加上其不斷藉機操弄兩地議題去製造政治風波,對香港繁榮穩定並無好處。如何應對這股「本土路線」思潮,值得認真研究因應。

可以預見,在這種有票可圖的趨勢下,泛民各個政黨必定會在明年立法會選舉的政綱中加入明顯的本土主張,甚至會在明年九月之前大力操弄本土「抗中」議題去催票。建制中人如果不尋找真正出路,反而人云亦云,不思進取,「一國兩制」將會遭到極大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