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傘運動過後,出現俗稱「傘兵」的新地區組織團體。目前,多個「傘兵」團體都瞄準年底的區議會選舉。據暫時統計,「傘兵」與傳統泛民在區選中出現「撞區」的選區有十四個,其中八個是與傳統溫和泛民大黨白鴿黨「相撞」。有白鴿黨中人表示,區選全港一共有四百三十二個選區,當中有超過二百個選區沒有泛民出選,質疑「傘兵」沒有政治智慧,是「建制B隊」。如此口脗,顯示白鴿黨仍抱着「大阿哥」、唯我獨尊的想法。

「傘兵」與傳統泛民主派一樣,打着爭取民主的口號,揚言要走入社區服務市民。相對於建制派,「傘兵」的票源無疑會與傳統泛民重疊,對傳統泛民造成威脅。因此,傳統泛民的「大阿哥」才會質疑「傘兵」分薄票源,稱甚麼鷸蚌相爭,漁人得利,「益了」建制派。

「傘兵」明知與傳統泛民「撞區」仍執意出選,難道只是沒有政治智慧?難道他們不知道可能只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甚至變相令建制派得益?「傘兵」的出現,正正是要告訴傳統泛民,他們不能代表年輕人的聲音,因此才要站出來,為自己爭取發聲機會。

姑且勿論「傘兵」是否任意妄為,在選舉制度上,每位合資格人士都有參選權利。若傳統泛民面對挑戰只懂指摘他人,不懂反思,最後只會面對被選民唾棄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