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區議會換屆選舉,一早已成為各大政黨工作日程的「重中之重」,基本上目前一舉一動,全部都是圍繞此展開,面向競爭對手的心理戰日日上演,泛民主派方面其中一個心結,自然是佔領行動後催生的「傘後組織」,事關表面上歡迎更多支持民主人士加入競爭,但在議席得失面前都無面畀,不單奇招百出,甚至不惜搶閘公布整體區選部署。

白鴿黨日前與傳媒茶敍自爆會派出少於一百人,比一一年區選大跌近三成,同時主動披露泛民與傘後組織撞區的數目為十四個,其中白鴿黨本身是「大戶」,佔撞區總數超過一半的八個,有個別傳媒更連白鴿黨具體於哪一區派出多少人,都巨細無遺披露。

政圈消息指,白鴿黨此舉做法極不尋常,一則選舉部署是軍事機密,一日未報名都盡量隱而不發,避免令潛在競爭對手洞悉先機,然後再作針對性部署「睇住嚟打」,唯一可以解釋的是有不確定因素應運而生,所指的是佔領後誕生的多個傘後組織。

有建制派中人分析,白鴿黨搶閘公布區選參選總數加撞區數目,疑造成既定事實旨在「霸位」,盡早向傘後組織示警,任何刺激言辭如「無形中會變成建制B隊」等,目標只有一個,就是討價還價,希望減一個撞區得一個,否則如果八區撞區數目不變,再加上與建制派惡鬥的選舉有贏有輸,白鴿黨總議席數目不進反退,似乎一早寫在牆上。

相反另一邊廂,建制派的策略部署是低調到底,不願意如泛民與傘後組織一樣高調被注意,事關一被盯上就是被迫跳出「悶聲發大財」的局面,分分鐘會有變幻莫測的事情發生。

不過值得留意的是,建制派內部亦非鐵板一塊,有部分選區仍有撞區情況,惟相對於泛民與傘後組織的「你一言,我一語」,明顯把矛盾公開化,建制派預料未至最後一刻都會在水底中希望和平「拆掂」,謀求建制陣營的利益最大化,究竟哪一方的策略才是上策,三個月後就有分曉。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