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於過去一年進行有關海洋垃圾的調查,發現塑膠廢物佔海洋垃圾一大部分,除了影響生態環境,更嚴重是會污染食物鏈,令人體健康受到威脅。統計調查指,在海上打撈的海洋垃圾,有逾八成是塑膠,而在紅樹林、泥灘等有六成是塑膠廢物,至於海底,亦有六成塑膠垃圾。塑膠垃圾多來自膠袋、膠樽及捉魚用的「鬼網」,主要是人為拋棄或是被風吹到海內,污染情況令人關注。

塑膠垃圾長期積聚在海洋或海底,不但會破壞生態,亦會影響漁業。(資料圖片)

楊松頴建議當局考慮將海岸清潔小組擴展至管理海床垃圾。

推手機平台監察污染

該分會於二○一四年始展開為期兩年的「育養海岸」計劃,與六個團體合作,在本港二十七個海岸地點進行生態調查,追查垃圾源頭及建立生境物種清單。分會召集本地環保組織、學校、漁民等組成義工團體,在各個海岸地點進行每年兩次的調查及清理工作,其計劃主要集中保育紅樹林、泥灘、沙灘、岩石海岸、珊瑚群落和沿海水域。

項目經理(育養海洋)楊松頴指出,塑膠垃圾長期積聚在海洋或海底不但會破壞生態,亦會影響漁業,加上污染物會被海洋生物吸收,令食物鏈不斷循環,若市民進食受污染的海產,會影響健康。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出席「育養海岸」活動時指,港府重視海岸清潔及保育海岸等工作,認為該海洋計劃能進一步推廣保護海洋訊息,期望市民亦會積極參與。楊松頴亦建議港府考慮將海岸清潔小組擴展至管理海床垃圾,並調查海床垃圾分布,同時鼓勵漁民主動處理海洋垃圾,以及資助民間潛水團進行大規模海底清潔活動。

二○一五至一六年的「育養海岸」計劃於昨日啟動,並會增加七個調查地點至三十四個,新增地點包括大澳、貝澳水口、南丫島深灣及西貢白沙洲等。該項目希望市民共同打擊海洋垃圾問題,指若市民發現海洋垃圾,可上載至「徑·香港」的手機平台,並於地圖中標記位置及污染情況,推動全民監察及海岸保育活動,以改善污染。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