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以為,教師是一份充滿意義的工作,只要不餓死,賺不了大錢、沒有自置物業都沒所謂。但我真是太天真了。刻下的香港,彷彿所有人的人生目標就是要買樓,其他目標都不值一提。按城中富二代的說法,年輕人應先裝備自己,找一份有不錯月薪的固定工作,以及多儲蓄,例如肯不肯犧牲看少幾場戲,去少一點日本旅行,預備首期以看準時機買樓,怎樣儲蓄是個人選擇。嘩,佢唔講真係唔知阿媽原來係女人。

老老實實,我們教書的每天工時長,星期六日甚至要躲在家中改卷備課,根本無時間外出消費;我又不懂投資,只會踏踏實實儲個錢,扣除必要起居飲食開支、家用等,每月最多只能儲薪水的二至三成。但富二代一言驚醒夢中人,讓我突然好罪咎,原來工作太辛苦而去看齣戲或去個旅行,就是你不肯犧牲儲多點錢去買樓,與樓價飆升、物價上漲等通通無關。看看那些為「上車」而捱麵包的勵志故事?怎樣儲蓄是個人選擇吧!

在二十一世紀的香港,有樓才是王道,哪怕那是一間公屋。那麼年輕教師怎可能不是廢青?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