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習對基層家庭而言是奢侈品,有機構便推出義師計劃,義務替有需要學童補習,其實基層學童在學習上面對甚麼困難?事件是否反映政府對基層學童支援不足?

顧問老師:April Ip

Q:基層學童在學習上面對甚麼困難?

A:學習模式改變,以往學童從課本獲取知識應付公開考試,以爭取向上流動;現時資訊數碼化,學童需掌握資訊科技,如需購置電腦,這都是建基於金錢上。另外,如基層學童家長知識水平不高,難如專業人士家庭般向子女傳授知識,亦無法提供充裕學習資源。

Q:缺乏學習資源或生活條件貧乏,對學童造成甚麼影響?

A:如基層學童一開始已輸蝕優勢,難追上學習進度,學習動機相對降低,成績自然不會進步。長此而言,階級分野便會擴闊,學童難再依賴知識向上爬,同時亦會造成跨代貧窮;另外社會環境轉變,即使基層學童比優勢家庭學童付出更多努力,亦難以得到相同成果。

延伸思考

1.政府對基層學童現有的支援是否足夠?

A:如果就基本供給線而言,政府有提供基本學習機會,學童均被賦予上學的權利,仍擁有在社會向上流的空間,在這層面而言是足夠的,但如果與家庭背景擁有優勢的學童比較,則永遠也不足夠,因為來自中產或富裕家庭的學童,所獲得的額外資源,永不及公共層面的。

2.為何會出現義教現象?

A:因為背後有人看見社會不公的現象,設法扭轉局面,故集結各方力量,積極推動義教風氣。加上網絡世界,一傳十,十傳百,當集合一定人數參與義教,確立其正面形象,自然造成一股風潮。

3.欠缺參與課外活動的機會會否令基層學童「輸在起跑線上」?

A:首先要釐清「起跑線」是甚麼。香港教育制度下,學校分為公立、私立和直資。一般而言,直資學校通常位處派位組別階梯較高位置,直資學校掌握收生權,以面試而非筆試取錄學生,看重的不再只是書本知識,而是音樂、運動、見聞等,這些都是基層學童缺乏機會接觸的,因而變相一開始已無法進身「較好」的學校,造成「輸在起跑線上」的局面。

聯絡電郵:studies@on.cc

答案請瀏覽網上專頁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昔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