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貧富懸殊嚴重,學童拾荒養家。就讀中一女童欣欣(化名)為「幫輕」媽媽,兩年多來賣舊報紙賺錢繳交學校部分雜費,更身兼母職為妹妹儲起假日的午飯錢,照顧妹妹溫飽。同樣讀中一的恒仔(化名),每月靠賣舊報紙賺取的十元八塊為自己添置文具,還要代媽媽發零用錢給弟弟。社區組織幹事指本港的住屋及教育費用高昂,但政府的資助制度卻跟不上社會發展步伐,擔心貧窮學童數字不跌反升。立法會議員呼籲政府加緊跟進,正視社會悲歌。

生活在單親家庭的欣欣兩年多前開始執拾舊報紙及紙皮賺錢。

恒仔母親劉太坦言恒仔拾荒確為家庭省錢。

恒仔一家每月收入支出

欣欣一家每月收入支出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的調查報告顯示有約四成半的學童會想辦法開源。

令人驚訝
陳先生(大學生):依家好多香港貧窮家庭都無支援,政府可以推多啲免費補習,令家長唔使用咁多錢,咁啲學生唔使執紙皮咁慘。

令人驚訝
何小姐(廣州遊客):學生執紙皮竟然會發生喺香港呢個發達城市,好唔符合邏輯,令我好驚訝。

十年前估計有二千學童要隨父母拾荒幫補家計,至今學童拾荒問題仍未解決,部分人更「自立門戶」自行拾荒養家。早前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一份調查報告顯示,近三百名八至十九歲基層兒童及青少年中,有約四成五的學童會想辦法開源,當中包括拾荒。本報記者訪問兩名初中拾荒學童,揭示箇中辛酸。

儲錢與妹假日開飯

「屋企(收入)根本唔夠使,咁我咪自己執嘢賺錢。」生活在單親家庭的欣欣就讀中一,家庭開銷全靠媽媽每月賺取的九千元收入,為減輕家庭重擔,欣欣從小學五年級開始到媽媽工作的餐廳及屋企附近的雜貨店執拾舊報紙及紙皮,「兩、三星期我就賣一次,一個月有廿幾三十蚊,儲埋幾百蚊交學期頭嘅雜費。」

此外欣欣更要「姊兼母職」,儲起部分人工與妹妹假日「開飯」,「好多時媽媽星期六、日無畀錢食(午)飯,我就用自己啲錢同妹妹落街食。」她坦言感覺社會不公平,「點解我要執紙皮?」但仍希望努力自強,立志將來成為社工。

十三歲的恒仔同樣就讀中一,一家四口住在深水埗的劏房單位,家庭每月只有爸爸的萬多元收入,為幫補家計,身形瘦削的他三年前開始跟婆婆賣舊報紙及紙皮賺錢,去年開始自己收集家中及鄰居掉在樓梯間的舊報紙變賣。其母劉太稱,恒仔十分生性,從不「攤大手板」問家人攞錢,靠每個月約「十蚊八蚊」的收入買文具及零食,更不時把微薄收入分給弟弟作零用錢。

「我哋嘅個案都有一成幾嘅小朋友係拾荒,如果政府無大型津貼,咁(貧窮學童)數字可能唔會跌,反而會輕微上升。」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社區組織幹事施麗珊指,政府的資助已跟不上社會的發展步伐,本港目前未有針對貧窮學童的津貼,多數包括在家庭綜合援助金額中,惟基層家庭的一大負擔通常是住屋租金,學童所需變得其次,但在現時講求全人發展的教育方針下,課外活動亦成了學童必不可缺的入學「籌碼」,為應付供孩子參加課外活動,令基層家庭「貧上加貧」。

根據社會福利署資料顯示,全港有超過八萬個受助綜援學童,而現行的兒童發展基金協助弱勢社群的兒童及青少年達成目標儲蓄,踏出脫貧第一步。該署發言人又指攜手扶弱基金及「地區青少年發展資助計劃」亦可提供支援予有需要的基層貧困兒童及青少年。

「年紀輕輕就要去拾荒,的確係一個社會悲劇。」立法會議員黃國健認為地區社工需了解學童的拾荒原因,並提供適當協助。而政府部門亦有責任以此作為議題跟進,保障學童的最低生活條件。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