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商透過買賣賺取差價,貨物價值下跌,理論上賺取的差價亦會隨着下跌,這是市場的規律。只有本港的油公司例外,國際油價大幅下跌,他們賺取的差價不減反增,如此荒謬的情況,一方面顯示油魔巧取豪奪,另一方面反映港府監管不力。

鑑於近來國際油價直挫,社會批評油公司的聲音不絕於耳,消委會跟進過去兩年五間油公司情況,證實一直備受詬病的「加快減慢」問題確實存在,導致零售價與原油價的差距愈拉愈闊。前年上半年,油公司調升油價只較原油價格上升滯後四日,而去年下半年,油公司調低油價則較原油價下降滯後八日,一快一慢,形成強烈對比。油公司加快減慢,而且加多減少,難怪國際油價累積跌近五成四,而本港零售價則僅跌兩成四,兩者差距兩年間擴大至百分之八點七,創下多年新高。國際油價不斷下跌,運輸業界卻受惠極小,原來差價都被油魔「落格」了。

對此,油公司聲稱汽油進口價只是其中一個定價因素,還要計算保險、地價及折扣優惠等運作成本云云。其實,這不過是狡辯而已,不論如何計算成本,本地牌價及國際油價的差距亦沒理由愈拉愈遠。再說,油公司所謂的運作成本,外界根本無從監察,他們自說自話,完全沒有說服力可言。消委會表示,希望港府及油公司提升透明度,公布更多資訊,顯然不是無的放矢。

事實再次證明,港府監管不力,油公司「無王管」,正是本港油價長期處於不合理水平的主要原因。消委會以前亦曾發表報告,指油公司調整油價行動一致,絕大部分的時間只相差幾小時,同加同減,價格相若,儼如攻守同盟,立於不敗之地。惟令人莫名其妙的是,港府一直以自由市場為幌子,坐視油魔予取予求。在社會壓力下,當局曾聲稱會加強監察,並在網上公布車用燃油進口價及零售價,對比新加坡的離岸價,可惜雷大雨小,根本無濟於事。

諷刺的是,當局當年推銷競爭法,其中一個賣點就是打擊油價扭曲問題,如今競爭法即將生效,作為調查機構的競爭事務委員會更早已成立,油價問題卻愈演愈烈,這不是無牙老虎又是甚麼?事實上,油公司同加同減,已有合謀定價的嫌疑。早前有政黨到競委會請願,要求跟進相關問題,調查油公司有否違反競爭行為,可惜當局無動於衷,至今未有採取行動。當局闊佬懶理,油公司怎會不有恃無恐呢?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油價加快減慢已成為民怨沸騰的其中一個根源。眾所周知,本港油價一直高踞世界前列位置,即使扣除燃油稅,亦遠遠高過歐美以及日本、新加坡等地區,運輸業界叫苦連天,曾多次發起「餓死油魔」行動,可惜港府助紂為虐,油魔不僅沒有餓死,反而愈養愈肥,何其荒謬。

常言道,小病不醫成大病,小亂不治成大亂。油價問題日益尖銳,港府隔岸觀火,只會令民怨火上加油。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