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袋徵費甚麼該收、怎麼收合規,把商戶和市民弄得亂糟糟,使之成為擾民規條。老實說,在香港講環保十分偏頗,眼光盯住膠袋、發泡膠飯盒、綠化節水。這些固然是應有之義,但解決的方法不外一個錢字,變相徵膠袋稅,能不能解決問題猶未可知。

膠袋稅、飯盒稅就是打工仔稅,試想,最多用膠袋飯盒的就是一般打工仔,尤其是那些在職位上勞作、沒時間吃飯的打工仔,徵費後飯盒加徵費又多了支出。富人有時間、有金錢,到餐廳安安樂樂地吃飯,當然有資格成講究環保的人。

其實社會忽視的是資源應用不合理浪費、超乎個人需要的不環保現象,最應關注的是富人的環保態度。何解?且看,因為有錢,富人居住很大面積的住房,享用很大的花園,用很多電滿足空氣調節需要,私家泳池、浸浴的生活習慣耗用大量淡水,駕駛大排量的汽車,不像草根市民,要想着法子少用水電節省支出,窮富不同的態度,很值得關注。

用地、用電、用水、用車,絕大多數超乎個人起碼或寬裕的需要。的確,駕駛大排量的汽車,政府牌費有懲罰性徵費,但徵再多的費,對富人也不傷毫毛。於是,由此社會衍生一個公義性疑問:是否只要有錢或肯花錢,就有佔有、揮霍人類生存資源、不講究環保的權利?首重糾正富人資源浪費的態度,遠比膠袋徵費重要而有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