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鐵作為全港最大公共交通運輸機構,盈利之巨在全球鐵路系統中固然少有,而其年年賺大錢、年年照加價的做法更是全世界罕見。港府袖手旁觀,聽之任之,不僅反映官僚懶理民瘼,亦反映可加可減機制漏洞百出。

港府統計處數字顯示,去年十二月運輸業名義工資指數按年升百分之四點九,與同期通脹率一樣。根據可加可減機制,在扣除生產力因素後,港鐵今年可加價百分之四點三,比去年多零點七個百分點,成為六年來第二大加幅,新票價料於六月實施。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這次已是港鐵連續第六年加價,累計加幅高達兩成,市民縱然百般不願,亦無可奈何。

最荒謬的是,港鐵年年賺大錢,盈利愈多,加幅愈高,可謂咄咄怪事。港鐵去年盈利逾一百五十六億元,增長近兩成,不僅沒有減價回饋乘客,反而大幅調高票價,實在難以令人信服。雖然港鐵是上市公司,但不同於一般私人機構,既擁有鐵路壟斷經營權,港府又是大股東,一味算死草賺到盡,很難不引起非議。而當局袖手旁觀,任由港鐵予取予求,更成為民怨源頭之一。

當然,港鐵有可加可減機制作擋箭牌,加價振振有詞,社會縱使百般不願,也無能為力,問題在於港府身為大股東,有能力亦有責任出手,卻一直置身事外,簡直豈有此理。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怎會任由公共企業年年加價?多年來,社會不斷要求檢討可加可減機制,港府充耳不聞,直到年前抵受不住民意壓力,才裝模作樣進行檢討,為加幅「封頂」,以及設立利潤基金及事故罰款機制,可惜這些所謂的檢討,根本是花拳繡腿,有姿勢無實際。

儘管港鐵每次加價都會推出所謂優惠措施,例如市區月票、早晨優惠、即日回程九折等,可惜雷大雨小,許多乘客根本無法受惠。正如有人質疑,與其推出優惠措施,不如凍結甚至降低票價,這不是更能有效回饋乘客嗎?以港鐵的盈利能力,降低票價非不能也,實不為也。

可加可減機制的原意是提高票價調整透明度,防止公共交通機構飛擒大咬,如今卻變成港鐵年年「奉旨」加價的護身符,可謂諷刺之極。事實再次證明,可加可減機制千瘡百孔,不合時宜,必須作出檢討。各界批評機制沒有考慮盈利因素,是導致港鐵年賺百多億仍能獅子開大口的原因,港府何時才會檢討呢?本港民生問題千頭萬緒,交通費高昂是其中一個癥結,港鐵加價勢必造成連鎖反應,其他公共交通工具隨時跟風,除了掀起加價潮,也會觸發更大民怨。

解鈴還須繫鈴人,港府是造成港鐵年年不合理加價的始作俑者,有責任收拾殘局。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港府作為港鐵的大股東兼監管者,不僅可以優化可加可減機制,保障市民權益,更加可以設立票價基金,以港鐵派息收益回饋乘客,既可將功贖罪,又可紓解民怨,何樂而不為!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