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筆寫字面臨淘汰,學生書寫字體愈欠工整。科技滲透生活每個角落,加上電子教育的推行,新一代學生打電腦、「篤手機」比執筆寫字還要多,本報邀請小一至中一學生進行寫字測試,發現他們字體馬虎,筆順錯誤,甚至出現執筆忘字等情況,部分學生更以同音字代替正字。有學者指,教師過於依賴科技教學,抄寫功課較以往少,令學生對於字體的結構認知模糊,削弱對文字的理解能力。專家直指,現今小朋友的執筆手勢大多錯誤,且有筆順錯誤及不清晰等問題,建議應增加書寫練習。

執筆手勢錯誤很常見,亦成為字體不端正的其中一大因素。

正確的執筆手勢省力之餘,亦可更好地控制筆桿。

俊威自認字體不整齊,卻沒有改善方法。

雷超榮指貼邊寫字影響書寫美感,應存兩線或方格中間書寫。

不少學生「靠音默字」,單是一首《靜夜思》就默錯九個字。(紅圈示)

家長點睇
陳太:我認同呢代小朋友多接觸電話、電腦,少咗機會寫字,都覺得佢哋嘅字體唔及上一代。

家長點睇
郭太:唔算太滿意囝囝嘅字體,一寫得急就好醜樣,我有畀佢學國畫,希望對用毛筆提起興趣。

日前記者邀請二十名小一至中一學生進行寫字測試,分別有讀默和抄寫兩部分。前者是讀默一篇已學過的課文節錄作範本和李白的《靜夜思》,惟收集回來的樣本大部分字體不太端正;「執筆忘字」的情況亦顯而易見,有學生畫蛇添足,將「春」寫成「目」字部、「己」寫成「已」;亦有學生默漏筆畫,如「真」只得兩畫、「息」竟寫成「怎」。此外,部分樣本顯示學生「靠音默字」,如有三名低年級學生不約而同將「知道」默成「之到」,亦有把「少」寫成「小」、「鄉」變「香」,以及「霜」變「箱」等。

貪方便筆畫連埋寫

至於抄寫測試,是抄一篇約一百字的短文,大部分學生不消十分鐘便完成,字體尚算工整;不過,學生多用塗改帶和擦膠更正字體,坐姿猶如「低頭族」般,近距離倚着枱邊「聞字」。

「平時寫字好易攰,可能揸筆大力。」小學六年級的文鋒向記者展示執筆方法,他執筆的手指比筆上的膠墊部分更低,他指,平日除了上學和做功課時會寫字外很少會執筆,而學校每月只有一次毛筆書法練習。至於中一生俊威亦有「揸筆低」的問題,他認為自己的字體不整齊,但隨着升中後的功課增多,字又艱深,因此對改善字體毫無頭緒。

記者把收集回來的樣本交予香港硬筆書法家協會主席雷超榮評閱,他指樣本中的問題是現今大部分小朋友常犯的錯誤,「 中文字一筆一畫都必須好清楚,但啲小朋友寫嘅字筆畫唔清楚。」他指,小朋友貪快貪方便,常把筆畫「連埋寫」,如自己的「己」,有小朋友「一筆過」寫完,令文字字形東歪西倒,失去原有美感,而樣本亦顯示出小朋友錯筆順的問題。

教育制度側重分數

香港教育學院中國語言學系副系主任謝家浩指,現時教師過於依賴科技教學,很少在黑板作寫字示範,「老師唔再着重書寫,學生都唔會覺得重要。」謝承認,現時抄寫功課減少,令學生對於字體的結構認知模糊,不但對文字的理解能力減弱,亦缺少大小肌肉及手眼的協作訓練,影響全面發展。謝又指,學生執筆忘字情況頗為普遍,與「打字多過寫字」的社會風氣有關,「有啲輸入法只係需要記頭記尾,唔使真係完全識得隻字點寫。」謝建議,教師在教學時,應增加黑板書寫示範和安排適量的抄寫功課,加強學生對漢字的認知。

「依家教育制度太側重分數,忽略咗寫字係學術基礎。」香港家長協進會主席陳星達表示,自新學制推行,已沒有硬性的中文書法課程,他聽到不少家長反映,希望教育電子普及的同時,亦應增加用筆書寫的機會。

教育局發言人表示,在中、小學課程指引中,均列明認讀、寫字的學習目標,要求學生認識字形間架結構,學習執筆和運筆方法,並且無論學校是否推動電子學習,均為教師提供教學建議。除編訂一些字詞表和字形表外,局方亦製作一系列的教學參考資料和教育電視節目和書法比賽等,幫助學生寫好中文字。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