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科技日新月異,以機械協助醫生做手術已成新趨勢。中文大學醫學院以及機械與自動工程學院,過去四年聯同內地學府研究三種機械人手術,其中一部骨科手術機械人至今已為近二十名病人做手術,主要為交通意外嚴重創傷或盆骨及髖骨骨折的病人。另外兩部用於子宮切除和切除早期腸胃腫瘤的內鏡手術機械人,將於今年稍後展開動物實驗,最快二○一七年於臨床應用。中大今年又成立創新醫療科技中心,與倫敦帝國學院合作推動創新醫學科技發展,減低手術風險。

這部骨科手術機械人至今已為近二十名病人做手術。

中大創新醫療科技中心主任趙偉仁教授(右)示範使用內鏡手術機械人。

創新醫療科技中心主任趙偉仁教授表示,醫生進行前列腺癌和盆腔手術時,雙手需在狹窄環境內活動,由機械人協助便可深入需處理的位置,精準地切除組織和縫合傷口,減低手術後出現併發症的風險,相信「人機合作」將成手術新趨勢。

實驗機械刀切腫瘤

中大校長沈祖堯說,傳統手術需要初級醫生或醫科生在手術室協助「拉耙」,將病人器官撥開,方便外科醫生做手術,但負責拉耙的醫生長時間「唔郁得」,期間又看不到手術過程,不單「學唔到嘢」,一旦鬆手更會影響手術進度。現時有機械人協助,醫生一人可同時處理多個步驟,可減低出錯兼減省人手。他指中大現時正試驗改良切除早期腸胃腫瘤的機械人,先用其中一支機械鉗「揭開」腸胃黏膜,讓醫生觀察潛藏在黏膜下的腫瘤位置,再用機械刀「片走」腫瘤,預計稍後可開展動物實驗。

中大又宣布與倫敦帝國學院結盟,合作研發手術機械人、醫學成像和生物醫學傳感技術,帝國學院Hamlyn Centre總監楊廣中表示,機械人做手術對病人有好處,嶄新的成像技術有助準確診斷,亦可精確描繪出需要切除的組織位置,避免誤傷主要器官或血管,而生物醫學傳感則有助監察出院病人的病情變化和治療效果。

中大創新醫療科技中心已獲二千五百萬元捐助,大學也將撥款一千五百萬元推動合作計劃。除技術研發外,中大亦會安排醫生和醫科生到帝國學院交流,擴闊眼界。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