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靜的《穹頂之下》,令人想起一九八四年台灣作家龍應台於《中國時報》「人間」副刊發表《中國人,你為甚麼不生氣?》批判文章,列舉她回流一年後,耳聞目睹當地社會生態環境及食品安全崩壞的慘象,呼籲民眾莫再沉默。

文章一石激起千重浪,其後龍應台筆耕不絕,令不少台灣人公民意識覺醒,新環境基金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及台灣環境保護聯盟等團體紛紛成立,他們與「黨外」異議團體有緊密關係,台灣的民主化,也有賴這些社運團體的不斷抗爭。今天台灣的環保團體,仍是社會運動中堅,其中反對興建第四核能發電廠(簡稱核四)的抗爭,連綿至今三十多年。

龍應台風靡台灣的歲月,受前蘇聯切爾諾貝爾核災的影響,香港也爆發反對興建大亞灣核電站的抗爭運動,但收集了超過一百萬市民簽名聯署,中共卻漠視民意,工程如期上馬,抗爭並沒有像台灣反核四般的持續不斷,反加深了港人的無力感。

到了一九九七年,廣東省政府於大亞灣原址以北一公里,增建嶺澳核電廠,並於五年後完工,期間再激不起香港社會的波瀾。五天前是日本「三一一」大地震及福島核電站災難四周年,這段日子以來,港人反核意識仍然低迷,令人想起魯迅「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名言之餘,更慨嘆:「香港人,你為甚麼不生氣?」

由此可見,香港民主運動疲不能興,與港人欠缺環保及捍衞家園的意識不無關係。最近部分港人忍無可忍,生起氣來了,才出現街頭反水貨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