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發表的施政報告,以「重法治、掌機遇、作抉擇」為主題,強調「推進民主、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政制、經濟、房屋、教育、環保、醫療、扶貧安老及優化人口等均有着墨,不少團體就施政報告發言,為何每次發表施政報告,都惹來廣大回響?施政報告又如何可以面面俱圓,滿足全港市民?

顧問老師:Keith Leung

Q:為何是次施政報告會引來廣大回響?

A:佔領行動剛結束,市民期望政府會在施政報告中能解決施政及政改問題,結果卻是得不到直接回應,令市民感到落差。亦有市民認為施政報告的民生政策有所不足,惹起大眾討論。

Q:政府應怎樣解決市民對施政的不滿?

A:從施政報告可見,政府嘗試用民生政策去挽回市民的支持。政府特別針對基層市民,增加福利政策及房屋供應,例如增加最低工資的法定金額及興建公營房屋,圖以減低市民對政制的不滿。

延伸思考

1.為何前任政府官員對社會仍有影響力?

A: 前任政府官員曾服務社會,被廣大市民所認識,知名度較高,所以對社會仍有影響力。過往,前任官員只會私底下論政,較少公開發表言論。是次董建華對施政報告發表意見,可見政治生態有所改變。

2.董建華首度回應施政報告的原因為何?

A: 現時市民對政府的信任度低,對施政報告支持度不足。所以當局需要一個角色較中性及有影響力的人士,來表示支持施政報告,以說服市民贊同政府施政及政治改革。

3.施政報告如何影響社會?

A: 施政報告訂立了政府來年的政策方向,並以民生、經濟、文化的層層推進,直接影響社會的發展方向,以及市民的生活和利益。

網上專頁:on.cc/sunstudies

聯絡電郵:studies@on.cc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昔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