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就議員入境香港被拒餘怒未消,佔領區清場之際,英國媒體即評論道,「雨傘運動」暫告一段落,但並不等於示威學生以失敗告終。示威學生離開街道,但北京必須處理運動提出的議題,就香港的未來與示威學生對話,因學生抗議的不僅僅是普選,也是針對港府的行政管理以及不斷加劇的貧富差距。

值得回味的是,評論提點,香港人的抗議代表了整代人的壓抑和憤怒,香港年輕一代願意為民主和權益而挺身奮鬥,也將會影響中國的年輕人。從評論立意,隱約透現西方的想法和寄望,希望香港的佔領行動成為燒向內地的一把火,讓年輕一代挺身成為當局的挑戰者。

當中西方有意混淆一點:這是一場非法群眾運動,儘管參與主流可能是年輕人和學生,但絕非純粹的學生運動,甚至有批最激進的人就不是學生。西方一時說佔領是雨傘革命,一時說是學生運動,無非是想強調運動具正義性,以證外國支持屬合理。

正因為支持的背後隱含影響內地的效應,體現運動所具港版顏色革命的特色之一。正因如此,中央會特別重視佔領行動的後續處理,須體現依法處置的懲戒原則,以便對內地有是非定性的意義。其實,佔領行動的反中特色,一直很讓內地年輕人反感,從網絡對有關佔領行動的跟貼,不難看到內地青年對佔領行動所抱的摒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