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於需求主導重建計劃蝕大本,市區重建局決定收緊需求主導計劃的申請資格,每個地段由原本必須有六成七業權份數業主支持,提高至八成;地盤面積也由最少四百平方米增至七百平方米。現時近十個需求主導項目,預計虧損逾三十億元,市建局行政總監譚小瑩強調收緊申請資格是希望增加重建成功機會和樓宇實用率,但有立法會議員對此表示遺憾和失望。

土瓜灣啟明街舊樓因露台有危險而被屋宇署封樓,業主後來成功申請需求主導計劃重建。(資料圖片)

市建局行政總監譚小瑩(中)否認提高申請門檻是為了減少虧損。右為市建局執行董事鄭啟華。

市建局需求主導計劃

需求主導計劃推行了三輪,共收到一百一十宗申請,市建局開展了十個項目,其中七個項目成功重建,另兩個項目因未達八成業權接受收購而終止,餘下一個項目剛於上月推出,市建局尚未出價收購。

市建局董事會今年四月成立專責委員會檢討需求主導計劃,昨公布檢討結果,申請資格由首階段每個地段須有六成七業權份數業主支持,提高至八成;重建地盤面積亦增至七百平方米。不過,樓宇狀況評分比重則由原來的三成增至五成,即樓宇愈殘舊,評分愈高,但不遵從屋宇署維修令則會扣分,市建局執行董事鄭啟華坦言,希望選舊樓來重建。

議員:不應只看錢

雖然需求主導計劃蝕逾三十億元,但譚小瑩否認提高申請門檻是為了減少虧損:「好希望成功率高啲,想一開波多啲業主贊成,同財政無直接關係。」

譚小瑩又說,若地盤面積有七百平方米,重建後樓宇實用率有八成,但地盤只有四、五百平方米,樓宇實用率僅得七成。

譚小瑩建議七百平方米以下的地盤,業主可以考慮申請市建局的中介服務,由市建局擔當促進者的角色,協助業主重建。中介服務亦由住宅樓擴展至商業樓,以及非工業區內的工業樓。

修訂後的第四輪需求主導計劃於本年度接受申請,譚小瑩表示不會為開展項目數量設上限,但視乎當時的人手和資源。

立法會議員王國興對市建局收緊申請門檻表遺憾和失望,「市區的老齡舊樓,若市建局唔去做,相信難有吸引力,業主面對破舊失修樓宇,好成問題,希望市建局重新考慮,再檢討計劃,不應只看錢,有需要時政府也要補貼。」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