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零售銷售額連續五個月下跌,十年漲兩倍半的「神話」已成歷史。港人無論政治取態如何,只要對香港還有感情,打算繼續在獅子山下討生活,面對這樣的數字都難以無動於衷。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香港的確病了,而且病得不淺,但當局者迷,往往無法找到或難以接受「病因」。內地官媒刊文,針對本港最新零售業數字為香港「把脈」,除了提及社會泛政治化等眾所周知的病徵,對港府受「某種微妙氛圍影響」,議而不決、決而不行,頗有微言。

微妙氛圍,說白了就是社會上反對中港融合的聲音,尤其部分激進分子非理性的破壞行為,港府決策往往受其影響,左右搖擺,縮手縮腳,最終滿盤皆輸,令香港形象受損,港人成為最大輸家。「限奶令」和「削減個人遊數目」,便是典型例子。

奶粉短缺和個人遊爭拗問題看似複雜,其實成因只有兩個:一是港府無能懶政吃老本;二是淫媒推波助瀾,政客渾水摸魚。如果當局有決心有魄力,問題不難解決,可惜問責高官個個走精面,扮「好人」,無論撤限奶令還是個人遊限額都一拖再拖,令零售業無所適從,同胞「望港生畏」。

業界人士說得好,打風叫人莫上街是盡責,無風還讓人別出門是卸責,香港有這幫只愛羽毛,不思進取的庸官,實在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