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無「錢」為大?子女畀家用成指定動作,惟時代變遷,兩代對家用的觀念各有不同,更引發家庭爭拗。早前有母親疑不滿兒子家用少,且要陪伴孫女罰抄揮刀宣洩。近日網上亦有激烈討論,有家長認為畀家用是子女責任,惹來網民圍攻,指父母視子女如提款機,大嘆家長總嫌家用少。本報進行問卷調查,大部分家長認為家用與孝順掛鈎,不少年輕受訪者直言曾因此與父母爭執。有社工透露,有子女曾因失業無畀家用,遭父母趕出家門;近年新一代「上車」置業難,與父母同住多,兩代溝通不足,家用問題隨時成家庭炸彈!

不少父母認為「畀家用」是孝順的表現。(設計圖片)

黃盛薇稱有人數月沒給家用,遭父母趕離家。

市民點睇
陳先生:我大概畀兩成(家用)屋企人,仲有養兒防老嘅觀念,不過我都想為自己將來計劃吓,儲蓄多啲。

馬太:仔女結晒婚,孫都有九個,從來唔過問佢哋搵幾多,亦都唔使畀咁多我;同仔女相處之道就係唔去八卦,開心、體諒就夠。

陳太:最理想畀一、兩成(薪金),以表心意啦!雖然我生活無憂,但家用反映孝心。

Jim:我平均每月畀六分之一人工做家用,拍拖後開支增加,偶然冇畀,父母都會追問。

譚太:我個仔每月畀四分之一人工做家用,最好加到三分之一啦,不過講錢傷感情,我唔會同佢講。

視提款機還是責任

「照顧父母是子女的責任,畀家用是責任的體會。」家用問題近月引起網上熱烈討論,貼文家長欲了解年輕人對家用的看法,指子女長成應有反哺之心,對老家也有責任。雖然該家長無經濟負擔,其子女每月會給一成薪金作家用,惟其言論惹來年輕網民狠批,指他當子女是「ATM」(提款機),認為父母生育子女,就有責任供養他們,更指該家長也有錢用,卻要求子女付家用,未有顧及下一代,是自私的表現。

不少網民埋怨父母總嫌家用不足,有孝順女稱對父母關懷備至,卻遭母親翻查銀行存摺,責備她花錢多,家用少,氣得她離家出走。家用問題成兩代爭執導火線,記者進行問卷調查,訪問四十名家長和子女,逾五成家長認為家用與孝順掛鈎,家用大概佔子女月薪三分之一,惟有三成人盼子女「畀多啲」,甚至是薪金一半;另有兩成人稱曾因家用而爭拗,大部分因不準時「出糧」。

不過,四十名在職年輕受訪者中,近七成認為家用多寡和孝順不掛鈎,當中兩成更指「毫無關係」,有近四成表示曾因家用與父母出現分歧。

「最理想畀一、兩成(薪金),以表心意啦!」年過六旬的陳太表示,雖然她生活無憂,卻認為家用反映孝心,甚至指子女無畀家用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處於半退休狀態的譚太亦指,兒子每月給予四分之一月薪作家用,她希望可增至三分之一,但笑言「講錢傷感情」,不會向兒子說。

在子女眼中,家用卻成為無形壓力,從事廣告的王小姐大呻常被母親「逼迫」,「最唔鍾意拎我同人哋仔女比,話佢哋畀幾多家用;稍為遲幾日就黐字條催我。」王月入近兩萬元,家用、屋租及家庭雜費開支共付八千元。任職售貨員的Jim無固定收入,平均每月只給六分之一薪金作家用,每當無給家用時,總引來父母追問,他認為溝通比金錢更能表達孝心。

置業難 同住多爭拗

「佢失業幾個月,所以冇畀家用,父母連門鎖都換埋,唔畀佢返屋企!」香港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黃盛薇表示,曾有二十多歲年輕人因家用問題被趕出家門,需由社工調解兩代分歧。她指年輕人「上車」置業難,與父母同住多,因家用問題而引發的爭拗更見激烈,加上部分年輕人婚後仍與父母同住,往往因家庭開支問題而「炒大鑊」,以致夫婦、婆媳間爭吵不斷。

黃指,家用只是表達孝順的其中一種方式,建議年輕人如有壓力,應向父母坦白;同時要學懂分擔。黃稱,父母要諒解子女難處,不應一味斟酌金額,「有時陪睇醫生、飲茶都係表達孝順。」

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師張超雄稱,家用矛盾與社會問題有關。他表示,物價上漲,年輕人要儲蓄或供樓;父母生活有壓力,矛盾由此而來。他建議,政府改善社會保障制度,如推行全民退休保障去紓解困難,否則矛盾會愈演愈烈。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