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普選、反佔中大聯盟」發起簽名行動,收集市民簽名表達反佔中的立場,行動獲得建制派支持,連特首梁振英及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亦表態簽名支持反佔中。不過,昨日就有「香港人優先」成員到街站踩場,反映民意兩極化。究竟反佔中簽名用意何在﹖政府又該如何處理社會上的政治矛盾?

顧問老師:April Ip

Q:反佔中簽名行動有何用意?

A:簽名運動是利用群眾及民意,去反映自己立場的可信性及支持度,而佔中發起人已高調透過公投反映民意,為民主向政府發聲,所以「保普選、反佔中大聯盟」亦要用相同邏輯去收集簽名,意圖令人相信反佔中是民意所在。

Q:公投及反佔中簽名行動參與人數相若,反映民意兩極化,政府該如何處理當中矛盾?

A:支持佔中的市民認為普選是優先,反佔中的市民則擔心經濟及民生問題,政府其實可推行保障經濟及民生,又可確保有民主進程的政策。另外,政府官員不應發表任何言論,現時市民矛盾持續升溫,部分原因是來自官員的偏頗言論,激化兩邊立場的衝突。

延伸思考

1.官員應否以個人身份表明反佔中?

A:在民主社會,官員有權表達個人政治意向,不過我認為公職人員應保持中立,不應貿然表態,因為官員的行為及意見會影響個人、社會、政策推動及其他人的取態,尤其是當意見範疇與公職範圍有所衝突時,而且這次官員並非私下,而是透過大眾傳媒表達意見,難免令人懷疑官員表態是否意味政府的立場及將來行動的取向。

2.為何近年會湧現大規模的投票及簽名運動?

A:全民投票及簽名運動意味香港民主步伐的進步,市民接受西方民主化的思想及動作,另一方面亦源於政黨及政治人物的力量及資源增加,這些活動背後涉及大量金錢和人力才能成功舉辦及號召市民參與,而政治也趨向全球化,普遍信奉民主政制是合理表達意見的方法,人民亦相信參與活動表達意見可以對政府施政有一定影響。

3.簽名人數多寡,對政改發展有何影響?

A:簽名人數多表示市民支持,亦是民意所在,在民主社會下,就成了政策可否推行的理據,而這次反佔中簽名行動的立場與政府配合,若簽名人數眾多,即是大多數市民認同反佔中,即使發生佔中行動,政府亦可以人民意願作理據去鎮壓清場。

網上專頁:on.cc/sunstudies

聯絡電郵:studies@on.cc

答案請瀏覽網上專頁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昔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