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組報道】暑假遊玩節目多,但不少熱門遊樂點卻成為「蚊子樂園」。本港今年剛確診第二宗日本腦炎,記者日前以「人肉測試」三大熱門公園,均發現蚊患嚴重。雖然康文署指公園最少每周滅蚊一次,但蟲害控制專家指公園的滅蚊措施可能受天氣影響,滅蚊效果未必可持續;立法會議員亦促政府檢討防蚊措施。

香港公園蚊患嚴重,遊人不時「左抓右抓」。

網民指荔枝角公園多蚊,曾慘遭蚊子「毒手」。

香港公園

赤柱馬坑公園

荔枝角公園

馬坑公園 15分鐘擒36隻

本港不少公園有蚊子「十面埋伏」,記者在香港公園十五分鐘內最少被十四隻蚊子「圍攻」。「日日企喺度返工咬到成身都係(蚊瘌)呀!」附近的小食亭職員表示,已全身噴蚊怕水,店內亦長期開風扇驅蚊,但身上仍被蚊叮得又紅又腫。

赤柱馬坑公園大小遊人都在「左抓右抓」,記者身旁有約六隻蚊子徘徊,十五分鐘內更擒獲三十六隻蚊子。荔枝角公園內有蚊紙及驅蚊機等滅蚊措施,記者在公園長椅上坐下不夠五分鐘,足踝迅速被蚊子叮了三口,更有兩隻疑為可傳播登革熱的白紋伊蚊。

雨多潮濕 滅蚊藥快失效

康文署發言人表示,轄下香港公園及荔枝角公園會每周最少一次安排特別滅蚊及清潔行動。房屋署轄下的馬坑公園管理外判商則指有定期在公園滅蚊。

香港蟲害控制從業員協會副會長黃賢文指,五月開始為蚊患高峰期,高溫加上雨水多及濕度高,令蚊子的生長期縮短至七天,故夏季滅蚊時間應加倍頻密。他表示,目前公園主要使用蚊油及冷霧控制蚊患,一般效用可達一周,「但落雨、淋花同潮濕都會影響藥物嘅殘留性,咁可能未必可以維持到一周。」他建議遊人做好個人防蚊措施自保。

家庭醫生關嘉美指,蚊子可傳播登革熱及日本腦炎等病毒,其中登革熱嚴重者可導致全身出血,休克甚至死亡;而日本腦炎則可致抽筋及昏迷,痊愈後可能出現嚴重後遺症,影響神經中樞系統,令行動能力、視力及聽力等受損。

「除咗例行式嘅滅蚊措施,政府應進行針對性、長久嘅滅蚊措施。」立法會議員黃國健認為應考慮防蚊藥效及措施的頻率是否足夠。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