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博物館裏的火車老人

大概兩年多前,我在大學裏找到一份工作,幫教授們整理和搜集資料,錄點筆記甚麼的。說是資料搜集,倒也不只是整天坐在冷氣房裏上網,也要外出實地考察。

當時我跟的是個環保課題,關於香港古蹟與古樹的可持續生存發展之類的東西(我也不太清楚那到底是甚麼鬼),需要到港九新界十八區的一些法定古蹟裏,為裏面的一些百年古樹,拍些照、量些數據、取些標本,諸如此類。

其中一個選址,乃是位於新界大埔墟的鐵路博物館。足足有一個星期的時間,我每天都要長途跋涉,從北角坐港鐵一直到東鐵線的大埔墟站,再走二十分鐘來到那個位於崇德街的無聊博物館,在夏日毒陽和蟬聲伴隨下,為館內那幾棵百年細葉榕樹量數據。

縱然是兩年前,社會上還沒有東北收地等話題,我一向就知道香港城規早已編得亂七八糟,任何關於「環保」、「生態平衡」、「可持續發展」等研究課題,都只是象牙塔裏的自欺欺人。也因為這原因,當我在鐵路博物館裏攀高爬低,跑來跑去的時候,我是特別沒幹勁。

鐵路博物館面積不大,前身本是舊大埔墟火車原址的它,由一個舊式廣東建築風格的車站大廳,以及一條大概有一百餘米,早已被關閉的火車路軌所組成。路軌上停了好幾台已經棄用的舊火車卡,給遊人登上參觀。據我連日觀察,特意來參觀的人可以說是少得可憐,更多是一群坐在細葉榕下乘涼,以及用幾百塊來約女生在路軌上拍照的宅男「龍友」。

乘涼老人總是悶得發瘋,除了時不時用鄉下話互飆,也只坐在那邊無所事事,伺機找話題搭訕。整天在他們面前跑來跑去的我,自然成為了他們的好奇焦點及搭訕對象。那禮拜的首兩天,我跟大部分在那邊乘涼的老人家都混熟了,除了知道他們的名字,也得悉了他們的鄉下在哪。

然而,十餘個老人之中,唯獨有一位老人,我持續沒辦法接近,幾乎對她是一無所知。

對,她,是個老婆婆來的。

要用文字描述那位老婆婆的特點,那幾乎是跟任何一個老婆婆沒差別,身材短小,穿街市買回來的廉價婆仔衣服,時刻拿着一把傘子當手杖。唯一可以當標誌,大概是她那一頭的花白髮,以及擱在鼻上,似是從上世紀起已經佩戴至今的老款膠框眼鏡。

我對這老婆婆一無所知,可不是故意不跟她交流。不,而是她每天出現的位置,總在距離我們很遠,似是故意離群的樣子。每當我跟一眾老人在細葉榕樹下聊天,這位老婆婆也只會獨個兒在遠處,距近博物館邊緣的鐵絲網位置,看着網外路軌發呆。

博物館隔鄰,那是一段使用中的東鐵路軌,往來太和站與大埔墟站的南北行列車也會通過此。每隔一到兩分鐘,「轟隆轟隆轟隆……」,列車總會把這裏響個震耳欲聾。

(待續)

Pizza

新進網絡小說寫手;喜歡看故事,喜歡講故事;著有懸疑長篇《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

逢星期六、日見刊

http://www.facebook.com/lostonaredminibus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