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區巴士路線重組至今約半年,有團體調查發現八成受訪者認為重組路線未能滿足居民需求。除巴士重組惹關注外,近年多種公共運輸工具頻頻加價,又不時發生事故,令市民怨聲四起。究竟現時公共運輸工具模式,有何弊病?

顧問老師:April Ip

Q:為何重組巴士路線?

A:重組路線是配合整體社區發展,隨着城鄉不斷發展,市民的聚居點和需求亦出現變化,如近年北區發展新市鎮,居民要跨區上班或返學,車程由短途變長途。從商業角度而言,巴士公司透過重組路線,精簡人手及路線,如將乘搭量較少的巴士線合併,降低營運成本。

Q:近年不少公共運輸工具機構被轟,反映甚麼現象?

A:反映市民不滿車資升幅。以港鐵為例,在可加可減機制下,港鐵可按通脹升幅調整車資。近年頻頻加票價,車費脫離基層市民的負擔能力。同時,市民期望車資升幅與服務質素成正比,但最近港鐵事故不斷,服務受阻,直接影響市民日常生活,惹起不滿。

Q:政府應如何監察公共運輸工具的運作?

A:目前的主要運輸工具均屬私營運作,惟乘搭公共運輸工具是市民日常必需品,牽涉公眾利益,政府應規管車票升幅,確保車費屬大眾可負擔水平,同時設立委員會,檢測各交通工具的安全度,維持服務質素。另外,政府應考慮引入更多競爭者,如開放巴士線供競投。

延伸思考

1.公共事業私營化有何利弊

A﹕交由私營機構運作,可提升營運效率,減低政府負擔,省卻額外聘請專才的資金。不過,私營機構始終會以成本效益行先,乏缺承擔對市民大眾的社會責任,加上在沒有競爭對手的情況下,以致服務質素停滯不前或下降。

2.現時本港的公共運輸工具營運模式,有何問題?

A﹕最大問題是欠缺競爭者。在多項公共運輸工具中,以港鐵及巴士的票價及服務最惹人爭議,這是由於它們不但是私營,同時獲得專利權,變相是獨市生意,難以提升服務質素。

網上專頁:on.cc/sunstudies

聯絡電郵:studies@on.cc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昔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