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從威權時代急速過渡到本土化時代,和張安樂、陳啟禮、吳敦這批人有密切關係。他們和蔣經國手下的情治官員勾結,以為越洋暗殺江南可以取悅蔣經國,等於替自己拿到一張護身符。結果事情鬧到不可收拾,蔣經國灰頭土臉之餘,覺得執政人才零落,如果再不向本土釋出權力,外來族群終有被趕落海之虞。

張安樂跑去大陸,舊思維不變,仍然是取悅統治者,拿一張護身符,更可開拓財路。大陸的統治者最需要的不是去暗殺江南、江北,而是利用他以台灣人身份號召統一。中共不介意他的背景,看上的是他的「知名度」,希望起「連張安樂都要求統一」的效應。其實時光易逝,今日台灣的年輕人已不大知道張安樂是誰。

這次反服貿風波,張安樂又看到取悅統治者的機會,而且這次是雙重取悅,包括取悅北京和馬英九,於是以中華統一促進黨總裁身份赤膊上陣搞「反反服貿協議」示威,稱佔據立法院學生是土匪,要對學生行使「公民逮捕權」。他這種公民真令人失笑。更有趣的是罵學生不配做中國人,他似乎已和時代脫節,不知道年輕人最渴望就是不做中國人。

張安樂搞不出甚麼名堂來,他只是令人覺得,原來馬英九和他是一道的,正如當年人們覺得原來蔣經國和他及陳啟禮等是一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