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食水是不要錢的,所以水不在開門七件事的「柴米油鹽醬醋茶」之列。現在不同,用水不僅要付費,而且水費愈來愈貴。內地東江水供港合約年底到期,新合約談判已經展開,港府以此為契機宣稱要調整水費,使用廉價水的時代快結束了。

供港東江水平均每年加價百分之六,現時每立方米成本據說要十二元,而港府水費十多年未調整,目前仍是四元多,政府因此每年需補貼數十億元。隨着東江水進一步加價,公帑補貼的壓力上升,成為港府加水費的最基本理由。政府還透過不同渠道放風,指市民浪費食水問題嚴重,加價有助養成節約用水的習慣,而且用水大戶是商家,低水費等於拿公帑補貼私營企業賺錢,對納稅人不公平云云。

欲加水費,何患無辭。其實,港府加水費的原因既無關環保,亦無關資助商家做生意,而是體現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的「守財奴」性格。曾俊華早前發表「減甜」財政預算案,聲稱公共開支增加的速度超過庫房收入,最快七年後會出現結構性財赤,開源節流不可免。目前的政治環境下,增加稅項或稅率都是不可能的,於是曾俊華建議檢討二千多項政府收費,首批檢討範圍包括水費、文康設施及與環境服務相關的收費。

港府磨刀霍霍向市民,加水費似乎志在必得。如果港府真的缺錢,適當增加水費無可厚非,但事實是港府庫房幾乎年年水浸,根本就沒有財赤的問題,單單放出一隻想像中的「結構性財赤」的狼,作為加水費藉口,可說根本站不住腳,必遭民意反對。再說,就算最終加價,對於龐大的庫房儲備來說,意義不大。

最浪費食水的其實不是一般市民,而是水務署,每年僅因爆水管浪費的水資源已佔全港供水量的兩成,等於倒錢落大海。如果港府官僚為被浪費的水付代價,扣他們的工資,也許市民可以不反對加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