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去年提出「垃圾圍城」宣傳口號,揚言若不擴建三個堆填區,垃圾問題勢將成為都市災難。但事實是,垃圾問題之所以尾大不掉,始作俑者恰恰正是港府自己,在減廢及回收工作天殘地缺的情況下,港府竟繼續允許洋垃圾進口或轉口,根本是自相矛盾,精神分裂。

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昨日討論都市固體廢物回收率及進口廢物問題,踢爆驚人內幕。原來,○九至一一年間的塑膠廢料均是進口多於出口,而且每年超出近五十噸之多,令本已積重難返的垃圾問題雪上加霜。對於「廢膠」進多出少的荒謬情況,當局雖然辯稱可能源於業界報關資料有誤,但亦不得不承認,在加工廢塑料再出口過程中,或有部分垃圾及劣質廢塑料棄置在港。港府「大開中門」,任由進口廢料長驅直入,難怪三個堆填區很快就飽和,說港府就是垃圾圍城的元兇,一點都不過分。

事實上,容許廢膠進口轉運的政策,是發達國家以鄰為壑、坑害未發達地區的一貫做法,香港在此過程中扮演了不那麼光彩的角色。早年內地經濟落後,環保意識不高,一直進口大量俗稱「洋垃圾」的進口廢物,從中提取再生資源,香港因緣際會成了中轉站,單是輸出的廢膠每年便高達三百萬噸。時移勢易,近年內地經濟發展上了軌道,環保意識抬頭,尤其是環境惡化,對洋垃圾的進口標準不斷收緊。去年初,內地實施「綠籬行動」,明文指出「特別關注」通過香港轉運的進口固體廢物,為本地廢物轉口行業敲響喪鐘。在這種情況下,大量輸往內地的洋垃圾被退回來源地,在此過程中,不排除有無良業界將洋垃圾在本港棄置,既污染本港環境,又令三個垃圾堆填區增加額外負荷,香港不想「垃圾圍城」都難。

香港土地資源稀缺,連建屋都有「地從何來」的問題,要見縫插針,寸土必爭,怎麼可以再進口洋垃圾?一方面,港府口口聲聲重視環保,年前更推出膠袋徵費計劃,無非希望減少膠袋使用量,延長現有堆填區使用壽命,但另一方面,港府卻允許洋垃圾進口或轉口,並對隨意棄置問題熟視無睹,不監不管,更詭稱甚麼報關出錯,這是不是假環保?是不是自打嘴巴?是不是與民為敵?垃圾無限,而香港土地資源有限,不少市民反對擴建堆填區,除了保護「自家後花園」,更因為不滿當局無能失職,政策混亂,令人無法有信心。當局竟然想再一次霸王硬上弓,強推擴建三個堆填區方案,不太可能得到民意支持,結果只能是屢戰屢敗,自取其辱而已。

事實證明,當局的「垃圾圍城」危機都是自己製造的,高官是最大的「垃圾蟲」。港府並沒有完整的環保政策,沒有配套措施,也沒有時間表,一切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如無頭蒼蠅般亂飛亂撞,對洋垃圾中門大開固然遭受非議,對本地垃圾分類及回收不力更加備受詬病。難怪有人說,香港要搞好垃圾處理,首先就是處理掉垃圾官僚。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