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大學開辦獸醫學院計劃再次觸礁,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否決提供公帑資助,又提醒城大校方,如以自資形式開辦課程,將會對學生構成沉重財務負擔,城大表示失望,但也宣布暫時擱置計劃,從公帑用得其所出發,有關決定應屬明智之舉。

這是城大繼一○年之後,再次遭教資會拒絕資助開辦獸醫學位課程。雖然今次城大校方已籌得五億元經費,提出更周詳計劃書,仍然難逃被否決命運,檢視教資會的理由,其實與上次大同小異,都是市場需求不高。目前全港有近七百名註冊獸醫,執業約五百多人,獸醫對寵物比例約為一比一千二百,較日本、新加坡和美國為高,加上自海外取得獸醫學位回流執業的本地學生達六成,再以公帑每年培訓獸醫,畢業生出路有限。

本港專上教育一向以公帑資助學位課程為主流,難免較着重成本效益,期望公帑投放有度,大學畢業生人盡其才,避免專上教育與社會人力需求錯配。城大兩次闖關失敗,原因正是課程與市場需要脫節,尤其是培訓每名獸醫的成本,原來比醫生還高五成。據城大計算,如以自資形式開辦,學生每年學費約需三十萬元,六年本科課程至少一百八十萬元。換言之,每投放公帑培訓一名獸醫,醫學院已可多收兩名醫科學生,面對公營醫療系統長期面對人手不足問題,倘若教資會向城大開綠燈,恐怕難逃被公眾質疑使用公帑優次準則,是培訓更多醫生最符合公眾利益,抑或並無迫切需求的獸醫?

事實上,早前醫管局公布十七間公立醫院年度手術成績,暴露醫生不足問題導致公院服務質素參差,以新界西聯網為例,每千人僅有零點六名醫生,九龍中則為每千人有一點三名,比例相差逾倍,公營醫療存在貧富懸殊現象,醫管局分配人力資源不均,固然難辭其咎,醫生人力嚴重短缺,「十個茶煲七個蓋」亦是不爭事實,當局如何取捨公帑投放原則也就不言而喻。

無疑,隨着社會進步,寵物權益日漸受到重視,社會對寵物醫療服務只會有增無減,如果本地大學繼續不開辦獸醫課程,未來會否出現獸醫服務供不應求?其實,港大去年已經變相開辦獸醫課程,與英國的大學合作推出銜接計劃,容許港大生物醫學學生前往當地修讀獸醫學部分課程,每年十個名額,並以獎學金資助兩地學費差額,以這種細水長流方式有序增加本地獸醫數目,總比每年培訓三十至五十名畢業生,市場未必能夠承受,可能更符合人力資源效益。

城大一再提出開辦獸醫課程,亦反映目前八間大學的角色定位問題。院校為了增強競爭力,無不挖空心思引進新課程,期望獲得更多教學資源提升學術地位,教資會既是專上教育資源的分配者,更須發揮把關作用,防止院校偏離本身定位,開辦一些不切實際的課程,不但浪費公帑,而且加劇人力錯配現象,最終受害者還不是辛苦擠入大學窄門的學生。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