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祭時節,天寒地凍,要是大家前往南韓江原道的平昌郡一遊,應可趕上一年一度的鱒魚節,但見成千上萬遊人在冰上鑿開小洞,趴在湖面垂釣,蔚為「臥冰求鱒」之奇景。為了「成人之漁」,主辦機構每天還會將數十噸養殖魚倒進河,確保參加者不會空手而回。

有說朝鮮棒子喜歡「竊據」中國文化,端午節如此,泡菜如此,平昌郡的「臥冰求鱒」當然也不例外。《二十四孝》記載晉人王祥「臥冰求鯉」的故事:話說王祥幼年喪母,後母朱氏不慈,但他心胸廣闊,以德報怨,照樣待朱氏如親母。某年冬天,朱氏病倒,郎中指示以鯉魚湯治病,於是王祥來到河上,脫掉上衣,正欲以體溫融冰之際,河面冰層忽然自動融化,跳出兩尾鯉魚,讓他輕鬆捕得魚獲,回家煲湯侍親。此事傳出後,鄉里為之驚嘆,咸認為是王祥孝感動天所致。而今南韓人承襲中華典故,從美國引入魚苗,搞成中西交雜的鱒魚節,倒也切實反映南韓國情。

都說中華文明是「被盜走後發揚光大的文明」,在神州大地沒有剩下多少,卻在韓、日等地獲得承傳。今日中國,道德淪亡,虐老棄老事件層出不窮,《二十四孝》的一幕已不復見;若有人異想天開,在這裏舉辦同類的垂釣活動,恐怕倒入多多魚都唔夠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