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屆政府解決房屋問題面對無米之炊,拓土建屋大計又遭遇重重阻力,徒嘆奈何。其實,香港並不缺乏土地,缺乏的是有效規劃和統籌,只要當局肯花心思物色土地,增加房屋供應並非沒有辦法。

前朝政府硬推六大產業,預留多幅市區及新界土地,尤其醫療及教育兩項產業坐擁多幅面積大、位置佳的靚地,導致大量寶貴土地資源被閒置。規劃署最近審視大埔土地供應情況,一次過將區內八幅土地改作房屋用途,包括一幅佔地達九公頃,原來規劃供興建私家醫院的土地,估計合共可提供約一萬個住宅單位。現屆政府承諾未來三、四年公私營房屋,每年供應量平均不少於四萬個單位,這批新釋出土地對紓緩房屋用地短缺不無裨益。

遲做好過不做,當局改變部分閒置土地用途,增加房屋供應,總算踏出正確一步。前特首曾蔭權爵士好大喜功,眼高手低,不顧現實盲目推動六大產業,未見其利,先見其害,衍生不少社會問題。其中醫療方面,公立醫院資深醫護人手嚴重流失,服務質素下降;而教育方面則造成教育商品化,專上院校唯利是圖,受害的正是莘莘學子。隨着現屆政府重新檢討經濟發展優先次序,醫療與教育產業化已證實不切實際。以醫療產業而言,現屆政府叫停雙非孕婦湧港產子之後,私營醫療市場好景不再,預留興建私家醫院的大埔土地以流標收場。至於教育產業,前朝政府預留了六幅土地發展私立大學,至今仍有數幅土地乏人問津,都可以改為房屋用途。

其實,除了為醫療和教育產業預留的土地,港府部門手上仍有不少土地資源,只要重新規劃,可以釋出更多土地。例如近年適齡入學人口持續減少,不少學校先後因為收生不足而停辦,校舍長期荒廢;又如水務署旺角辦事處位於鬧市黃金地段,雖然當局計劃騰出土地重新發展,惟至今依然搬遷無期;又如食環署轄下的部分公共街市,十室九空,根本沒有存在的必要。見微知著,港府並非沒有土地可用,只是未有整合內部資源,部門擁地自重,沒有主動上繳,以致不少土地被忽略,成為鮮為人知的地下土地儲備庫。

有地不用,性質與浪費公帑並無分別,讓土地用得其所才符合效益。求人不如求己,當局與其繼續在市區見縫插針興建單幢公屋,改變社區土地用途又受到地區阻撓,不如着力釋放政府部門閒置土地潛力,反而有助加快增建房屋進度。

貪曾禍港七年,房屋政策失敗影響最深遠,土地供應持續減少,高地價、高樓價和高租金激化民怨,為現屆政府埋下不少地雷,連六大產業也成為窒礙土地供應的幫兇。

好鋼必須用在刀刃上,當局早前公布長遠房屋發展策略,起碼兩成房屋土地至今依然無着落。港府應趁今次改變醫療與教育產業預留土地用途的機會,全面審視其他產業是否同樣存在土地浪費問題,清理前朝遺禍。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