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主席「御駕親吃」的北京月壇慶豐包子舖大排長龍、生意紅火了幾天後,忽然成了「上訪聖地」,來自各地的上訪民眾舉着各種「冤情」橫幅,控訴官吏欺壓魚肉百姓,要求政府「作主」,平反冤案。慶豐包子舖從吃包子的好去處變成了上訪好去處,十分滑稽。

中國的事情一向一窩蜂,一向利弊互見,一向「矛盾轉化」,一向五味雜陳。慶豐包子舖的戲劇性「遭遇」,大概是習主席想不到、慶豐包子舖想不到、官方媒體想不到的,但老百姓想得出、做得到。這股「到包子舖上訪歪風」不趕緊煞住,北京各處警察要更加疲於奔命也。

包子舖成為信訪聖地,說明民眾知道自己的冤情和上訪活動只有盡量曝光、上了媒體才能引人關注,才有「被重視」和解決之希望。許多年來,到北京上訪的各地冤民成千上萬,有不少人上訪一次又一次,被「押解」回地方一次又一次,他們的冤情得不到解決,他們跑到「信訪局」上訪訴冤已經令社會和官府麻木不仁,沒有人注意他們,信訪局或一些他們常去的「黨政大衙門」也已成為捕快們抓人「維穩」之處。他們到哪裏上訪,不但少有人理睬,而且會被立刻驅趕甚至押入「囚車」。

然而,這些訪民們是絕不甘心的,他們要頑強地述說自己的冤情,表現自己的存在,要把這一切盡量曝光。習主席吃包子的地方,既然成為了媒體以至社會關注的焦點,他們又何不「充分利用」、「聞風而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