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增發免費電視牌照的結果被指不公平,引起極大爭議,鬧得滿城風雨,落選的香港電視即時宣布裁員三百二十人,成為這場電視風雲的首批犧牲者。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當局拒絕交代評選標準及考慮因素,任由爭議繼續發酵,遲早演變成政治風暴,一發不可收拾。

儘管港府強調審批過程公平公正,並無政治考慮,但這種官腔說了等於白說,根本無法釋除公眾疑慮。香港電視主席王維基抨擊評選過程黑箱作業,他指三年前應邀向當局遞交免費電視牌照申請書,豈料當局改變遊戲規則及評核標準,由最初的「無發牌上限」改為現時「三揀二」,他揚言採取法律途徑追究責任。

最諷刺的是,港府聲稱現時市場未必能同時支持五家免費電視台,所以暫時只發出兩個牌照。然而,當局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卻顯示,二○一一年七月廣管局向行政會議建議增發三個免費電視牌照,認為三家申請機構均證明有能力符合法例要求,並有財力、專門知識、傳送基礎設施;當時廣管局承認市場未必可支持五家免費電視台,惟認為競爭環境不斷改變,批出牌照不應以市場持續經營環境或個別機構的持續經營能力為首要考慮因素。很明顯,行會最終並沒有採納廣管局的建議,這究竟是甚麼原因,有何難言之隱,耐人尋味。

事實上,電視台佔用大氣電波,並非純粹的商業行為,當局在審批過程中考慮政治因素並不奇怪,問題在於能否自圓其說,能否令人信服。可惜,港府高官對這場發牌風波語焉不詳,支吾以對,不僅沒有澄清公眾疑慮,反而愈描愈黑。最令人莫名其妙的是,三年前港府決定開放免費電視市場,揚言無限量發牌,而三年後的今天卻變成「三揀二」,前後矛盾,自打嘴巴。當局足足花了三年時間研究發牌,得出的竟是一個爭議多多的結果,表現最積極、投資最多的電視台大熱倒灶,兩家相對低調的電視台反而雀屏中選,難怪評選標準備受質疑。

歸根究柢,這場風波又是前朝埋下的禍根。曾蔭權政府好大喜功,口口聲聲開放市場,引入競爭,但對發牌事宜一拖再拖,直至任期屆滿仍未拍板。現屆政府接過這個燙手山芋,可謂進退兩難,不發牌不行,發牌難免順得哥情失嫂意,而且還要考慮政治因素,結果變成豬八戒照鏡,裏外不是人。實際上,香港市場並不大,到底能不能養活幾家免費電視台,新加入者願不願落重本製作高質素節目,實在令人懷疑。當局以為增發牌照就可以提高節目質素,恐怕只是一廂情願而已。

解鈴還須繫鈴人,這場發牌風波是港府一手造成,當然要自己想辦法解決,起碼也要讓人知道落選者「死因」何在。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