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報道指廉政公署遭英國滲透,回歸後非親英的廉政專員遭架空,港英時代遺留的重臣按照自訂準則辦事,特首與專員難以過問。最好的例子,莫過於立法會議員涂謹申以政府津貼租用個人物業,證據確鑿,廉署卻拒絕立案調查,按政治立場來辦案早就成為慣例。而像麥齊光這樣一個資深公務員,五次通過品格檢查,也遭翻出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舊帳,明顯是因為加入梁班子而遭祭旗。政治部的檔案早就搬回英國老家,閒時想放料警告特區高官「勿通共匪」輕而易舉。北京早已知曉廉署狀況,只是隱忍不發。

中英美在香港角力,百多年來從未間斷,被潛伏的豈只廉署。整個特區政府也是從港英過渡,北京是否應當早有心理準備難以管治,是太輕敵還是太自信?回歸後中聯辦只看重選舉,對於如何處理港英遺留的問題視而不見,淪為大財團、政客擦鞋上位的對象。中央駐港人員像走馬燈,吃飽了回鄉,一代不如一代;對家卻是嚴格審查,精挑人才落地生根,從小培養,勤勤懇懇的服務「事頭婆」。若事事歸咎於外國勢力干擾,實在是轉移視線。

當年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有功,朝廷忌憚其實力,容忍三藩自行收稅囤兵,就是為了維持繁榮安定;等到藩軍大亂,才能收拾殘局,歷經數十年。香港是否也要經歷數十年亂局才能平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