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攻略:工運演變社會運動

顧問老師:Keith Leung

碼頭工人以罷工方式抗議資方,對薪酬多年無寸進,結果選擇罷工示威,原來的勞資糾紛演變成社會運動,令不少年輕人加入聲援,引起大眾關注勞動市場的不公。但工人一方手停口停,僱主一方亦損失慘重,這場持久戰最終會怎樣結束?

Q:為何是次工業行動會演變成社會運動?

A:社會對勞工權益的態度轉變,社會分化嚴重,以往外界會單純視勞資糾紛為僱主和打工仔間的問題,現在卻演變成資本階級與勞動者之間的分裂鬥爭,暴露勞工受剝削,看出社會制度的不公。

Q:參與示威者中,不少為非工運人士,這反映甚麼現象?

A:除了碼頭工人外,亦有不少年輕人加入示威。其實自○五年起,一群年輕人開始活躍於社會運動,繼保衞天星碼頭、皇后碼頭,以至菜園村,今次碼頭工運只是新接合點,延續那股社運風氣。

延伸思考

1.現今香港各界對工人權益有否足夠重視?

A:長久以來,工人群體向來對政治冷感,亦少有要求政治團體代表他們發聲,他們的政治參與,以至得到的支援亦會較少。而勞工法例只為工人提供基本保障,但政府無熱心填補漏洞,亦無意提升社會對工人權益的關注。資方更只從成本角度考慮工人的福利,因香港貨櫃碼頭與內地競爭激烈,令盈利比以往少,結果就從工人薪金調整。

2.若工潮無法短時間平息,對勞資雙方,以至社會整3.體有何影響?

A:罷工其實為工業行動中的雙刃劍,傷人又傷己。不少罷工的碼頭工人實為專業人士,要操作機械、吊車,他們的可替代性低,罷工已令資方受到損失,令生意及聲譽大受影響;而工人本身同樣蒙受經濟損失,他們的工作技能不可轉到另一行,故此持久戰並不容易。在貧富懸殊的氣氛下,社會亦有可能因此觸發新一輪社運,令更多人對不合理的社會制度不滿。

3.勞動行業以往鮮有發動大規模工業行動,今次事件反映時代進步?

A:雖然以往不少工會組織都會為勞工發起工業行動,同樣會罷工、或在公司門外示威,但卻少有引起如此大的反響。除了因為民怨令事件政治化外,亦可看出勞工階層已隨時代進步,不再會如以往勞工逆來順受,會以行動保障個人權益。

網上專頁:on.cc/sunstudies

聯絡電郵:studies@on.cc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