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灰白:滿城爭說預算案

報章和電子媒體都會鋪天蓋地地報道一年一度的預算案,年年如是,熱鬧一輪,司、局長和公務員被折騰一番之後,稍加添補,預算案依然無恙通過,無人願意看到預算案不獲通過可能觸發的憲制危機,連美國的反對黨也不敢貿然否決政府財政預算案,況香港乎?一份預算案的優劣成敗,後果是由全港市民承擔,難向司長問責,從來沒有港府財經高官因為預算案做得不好而被炒魷下台。

每人對政府的需求都不同,從來沒有預算案可以完全滿足各階層人士的期望。港英時代理財工作簡單,只要收支平衡,市民大致能夠滿足衣食住行所需,經濟年年有所增長,便可大功告成。今天的預算案只提供一輪政治爭拗的議題,讓政黨分別表態,永遠是民粹先行;司長毋須高瞻遠矚,事關任何鴻圖大計,都只會惹起爭端。

側聞預算案籌備之初,政府最高層也出現重重矛盾。梁先生是大花筒,必須大灑金錢爭取民望,更欲破除過往官僚制度底下的嚴謹理財規範,讓他可以要花便花;林鄭司長秉承一貫審慎理財原則,極力阻止無故派錢;曾司長心底裏不願胡亂花錢,但又不能不花,並非為要順從旨意,而是因為盈餘實在太多,不花難以自圓其說。礙於經濟結構問題,非經常性收入遠超經常性收入,成為政府不能增加經常性開支的一個死結。

譚榮邦 前政務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