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難違 擴稅基屢受挫
特區政府成立工作小組研究為政府的財政承擔作出長遠規劃,料為日後擴闊稅基甚至加稅鋪路,但本港的稅制改革從來無坦途,唐英年任財政司司長時便曾企圖引入即銷售稅的商品服務稅(GST)以擴闊稅基,但最終難違強烈反對民意,新稅項無疾而終。
早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當時的財政司翟克誠已提出銷售稅的問題,但未有任何行動。回歸後,金融風暴致港府財赤連年,再醞釀開徵銷售稅,立法會○○年二月以大比數通過「反對政府開徵銷售稅」動議。不過,政府同年六月仍成立「稅基擴闊的新稅項事宜諮詢委員會」,專責研究實施新稅項可行性,翌年八月委員會的報告提交九種新稅種建議諮詢公眾,但傾向開徵百分之三銷售稅,估計每年可為庫房帶來最少一百八十億元收益。
但特區政府按兵不動,等待至○六年三月,政府才就開徵商品服務稅展開為期九個月公眾諮詢,當時財政司司長唐英年也曾以人口老化等為開徵新稅的理據之一。據當年諮詢文件,假設稅率百分之五,每年有三百億稅收,每年營業額達五百萬元以上企業強制登記代政府收稅,料約有六萬五千家企業須登記,同時會推行旅客退稅計劃,免打擊購物天堂美譽。為減少推動新稅阻力,政府也建議向綜援戶、非綜援戶的低收入家庭及一般家庭提供紓緩措施,金額最高達每年五千五百元;同時又建議薪俸稅、利得稅及多項間接稅稅率,可因應新稅項而下調,但未有提供具體寬減幅度,也因此令社會無從判斷利弊,加上擔心變作加稅的無底深潭,社會強烈反對,最後政府決定擱置計劃。特區政府今次擬捲土重來,阻力料必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