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灰白:謝灶精神煥發長存

舊曆廿三,家中舉行謝灶之祀。長者說謝灶有階級身份之序,官三,民四,蜑家五;由於曾祖父和外曾祖父在前清時曾捐過七品官銜,而我也當上小小公務員,亦算是官,故一向都在年廿三謝灶。以前由祖母安排,現在由母親接棒;灶君要在廚房更衣沐浴,女眷必須迴避,由男士主持拜祀儀式。

灶君老爺主管庖廚,除了保護爐灶柴火安全,還負責監察戶主是非,每年年底要回天庭述職,向玉皇大帝報告;灶君活動範圍僅在廚房,要靠竊聽在庖廚幹活的婢僕私語來窺探主人日常行徑。這點我倒頗有體會,大家都知道政府部門揸AM車的司機房秘密情報最多,老闆到過哪裏,在車上跟誰人說過甚麼都一清二楚,司機們經常在房中相互交換情報;不過司機房只有關帝,沒有灶君。

謝灶是以佳餚美酒為灶君辭行,名義上是為答謝一年關照庖廚之勞,其實是雞髀打人牙骹軟,希望灶君能隱惡揚善,報告寫得好一點,在玉皇大帝駕前好話多說。這顯然是賄賂行為,不應提倡;然而以盛筵款待高官以報大小舉手之勞是我國官場固有文化,茅台、拉菲擺滿桌,排場比謝灶更加盛大,至今盛行不衰,屢禁不絕。

謝灶祀典是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源遠流長,根深柢固,即使爐灶已被淘汰,謝灶的精神仍然煥發長存,可嘆文革期間沒有將之作為四舊摧毀。

譚榮邦 前政務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