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發局妾身未明 言不順其事難成

未着袈裟嫌多事,着起袈裟事更多。為實踐特首梁振英政綱主張而成立的金融發展局,自上周面世以來,由於以擔保有限公司形式運作,角色定位模糊,到底屬於法定機構還是民間組織,當局至今說不清楚,引起各界強烈質疑。金發局一開局就背上「不倫不類」、「非官非民」的原罪,港府要落實將香港金融業「做大做闊」的宏圖偉願,恐怕又是舉步維艱。

據港府公布的職能,金發局可謂內外兼備,涵蓋範圍廣泛,除了發揮平台功能,還會進行政策研究和業界調研,與監管機構和行業團體探討金融業多元化發展的機遇與掣肘,為金融從業員提供培訓,與海外及內地相關機構溝通,開拓香港金融業商機,以及向外推廣香港金融業形象等,洋洋大觀,反映港府對金發局的未來工作期望甚殷。惟其如此,金發局必須獲賦予跟職能相應的地位,例如類似貿易發展局或旅遊發展局等法定機構,名正言順開展工作,才能建立公眾和業界的信任。然而,金發局為了所謂運作靈活性及強化獨立形象,別出心裁以民間組織或公共諮詢架構面貌示人,不止自貶地位,而且混淆視聽,予外界無私顯見私的不良觀感。

金融業是香港經濟的支柱產業,現屆政府希望提升競爭力,成立新組織就金融業未來發展出謀獻策,做法無可厚非,只是推動過程必須合乎政府一貫的辦事程序,豈能為圖政治方便,主動放棄監管,巧立名目以擔保有限公司形式組成金發局,儼然成為一個私人金融俱樂部,官員聲稱金發局仍然受防止賄賂條例規管,恰恰反映背後的思維,是要為金發局拆牆鬆綁,只接受最少的規管,令人質疑想把金發局打造成「獨立王國」。

事實上,港府官員至今仍未能清晰交代金發局的資源監管問題,聲稱目前由當局借調人手運作,日後不排除接受業界捐款,自負盈虧;金發局主席查史美倫更聲言,金發局成員「都有一定地位」,如能各自利用業界資源,足可應付目前工作。可惜有關說法未能釋清疑慮,反而愈描愈黑,金發局既是梁振英倡設的官方組織,應百分百由公帑維持營運開支,港府不缺資源,無理由接受業界捐款,把金發局變成一個官商不分的機構。再者,所謂利用業界資源之說,更是自招官商勾結、利益輸送的嫌疑。金融業牽涉千絲萬縷的利益關係,當局為維持市場秩序,有效監管運作,必須與業界保持距離,金發局肩負拓展香港金融商機重責,一旦牽涉業界資源投放,難免惹來投桃報李、早着先機的質疑,加上金發局又有逃避監管的嫌疑,試問如何能撇清關係?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難成。港府成立金發局招風惹雨,工作難免動輒得咎,要為香港金融業發展引入新思維,恐怕阻力重重,就算日後提出值得港府採納的建議,也難逃外界官商勾結的質疑。金發局已失先機,港府必須及早撥亂反正,只有重建完備的監管機制,才有望發揮金發局的預設職能。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