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大地:中國崛起的陰影

中國大陸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從世界工廠變成世界市場,各國企業竭盡所能前來分一杯羹。大陸百姓從歷史沿革的角度比較,國家由受盡外強欺侮的弱國轉變為世界強國,無不喜形於色,崛起之說琅琅上口。然而,中國的崛起態勢造成對鄰國威脅,雖宣稱永不稱霸,仍無法讓鄰國放下戒惕之心,以美國為首的「圍堵中國」戰略成了一大趨勢。身為禮儀之邦的中國為何落得如此左右為敵?

堅持專政 不見開放

前外交部長李肇星不諱言地表示,不要老提「中國崛起」,這可能是大陸在國際上招來罵聲的原因之一,並指出中國大陸人均GDP為五千四百美元,全球排名第九十四位,怎能說崛起?其實,改革開放後,大陸僅讓少數人富起來而已,大部分人、尤其在邊陲之地省份的人民還無法擺脫貧窮。中國人均壽命七十四點八三歲,僅排名全球八十三;大學入學率僅百分之二十六點二,全球排名進四十多,但還有許多文盲,怎能傲稱崛起?

事實上,國際間稱「中國崛起」隱含非善意的攻擊,美國就以「中國威脅論」來團結中國周邊國家。李肇星對中美關係發展有親身經驗與心得,他指出,美國特別會裝窮,深具憂患意識,並感慨中國人過分顯富,過分喜歡放煙火、放鞭炮,但慶祝的是空洞的「中國崛起」之名。

中國崛起,除了經濟實力,更講求文化等軟實力。就硬體設備看,從高速鐵路到摩天大樓林立,都見證中國經濟的發達。不過,在實施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下,中國仍堅持走專政的路,與世界民主潮流仍有一段距離,社會氛圍仍不見開放。習近平上台不久,隨即爆出《南方周末》雜誌的新年獻詞大幅被篡改,編輯部集體抗議要求徹查一事,讓知識界嘩然,甚至引起海內外聲援。輿論的方向反映社會內部的民意取向,改革開放後,貧富差距不斷拉大,中國逐漸出現中產階級,他們對政治改革的要求,都反映在《南周》、《炎黃春秋》等刊物的言論上。

中國大陸的經濟崛起令台灣欣羨,但保守封建的人文體制讓台灣難以接受。《南周》事件蔓延到台灣內部,立委質詢政府如何以對,陸委會將針對相關新聞發表看法,可見若當局無法妥善處理,勢將影響兩岸發展的進程。對此,北京應審慎處理,在言論自由的新作風與新作為上來號召四海歸心。

江素惠